2015文艺气象

21.12.2015  10:11

诗歌回暖 长篇“多维”  

年末,有关注文学的细心者发现,不包括各地的小活动,今年公开报道的诗歌活动每周就有七八个,有网友为此开玩笑说“日日都有诗歌节”。的确,从年初余秀华的频频刷屏,到“为你读诗”“睡觉前读首诗”“诗刊社”等微信公众号的火热,到朋友们自发推荐的各类诗歌,诗歌界非常活跃,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诗歌群体和诗歌刊物,经常举办诗人雅集出版和诗歌朗诵活动。有人回顾今年的文学阅读,发现读得最多的居然是诗歌。

  “诗歌热”中,“草根”诗人的崛起,更让人眼睛一亮,这说明当代诗歌深入人心,成为许多普通人抒发情志的方式。另外,由于教育普及,女性独立意识和自由度提高,女诗人也越来越多,女性诗歌写作空前活跃,几乎占据诗坛半壁江山。

  诗歌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个重要原因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兴起,降低了诗歌写作门槛。新媒体这种掌上阅读方式,使写诗突然成为80后、90后的一种时尚,写出来的作品可以迅速得到广泛传播。

  但热闹中也潜伏着危机。大家普遍公认的好诗很少,有人因此开玩笑说:著名诗人满天飞,著名诗歌不见踪影。这是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再具体到诗歌本身,当代诗歌的美学面貌模糊,有强烈个人风格和美学风范的诗人非常少,这就使得当代诗歌在表面很热的虚火中,暗藏着泡沫化空洞化的危机,虚无缥缈,下不接地气,上没有高度。一个个盛况空前的诗歌朗诵会,最终变成了徒有消费形式的奢靡梦幻盛宴。

  任何一个时代,诗歌最终要以美学的独特性和典范性才能脱颖而出。正如盛唐诗歌中,因为有了李白的自由浪漫,杜甫的深情忧患,王维的超脱超越,这样才能给人们提供精神的方向和文化的价值意义。其实,在当代诗歌中,朦胧诗最初走上历史舞台,也是从强调“一种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开始的。朦胧诗以摆脱僵化观念为号召,确立人性人心的法则,从而奠定了新的美学追求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好在诗歌界不乏清醒之士,许多诗人意识到,当代诗歌要想真正进入人们的心灵世界,最终应该在美学上站稳脚跟,从美学意义上构建形象,确立意义,树立典范。只有这样,当代诗歌才能健康发展,诗歌也才能为人们提供新的意义和价值,起到抚慰人心、疏导人性、引领风尚的作用,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编辑: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