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12.5万人摘“贫困帽”2020年全部脱贫

04.11.2015  16:37

从去年至今,佳木斯市12.5万贫困人口通过种植红树莓等多种扶贫项目“鼓”了荷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通过整村推进扶贫、产业项目扶贫、创新扶贫模式等方式推行精准扶贫,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目前,佳木斯市桦南、汤原、桦川、同江4个县(市)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郊区和富锦被确定为省级非重点县。自2014年起,按照国家精准扶贫的要求和部署,通过对贫困村建档立卡,确定了249个贫困村、30.2万贫困人口。2014年佳木斯市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23元,比去年增长41.04%,脱贫6.5万人,减贫面达到21%。2015年,计划贫困人口再减少6万人。

  佳木斯市按照精准扶贫要求,采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方式,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扩大贫困人口受益面。2013年以来,共争取整村推进资金17341.5万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476个,其中,建节能温室2440平方米,蔬菜和食用菌大棚34栋。整村扶贫项目的集中实施,使6.1万农村贫困户直接受益,初步形成了以土地规模经营、道路通畅、特色种养殖基地为配套的综合开发模式,为美丽乡村建设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产业项目扶贫,拓展贫困人口脱贫渠道。2013年以来,先后争取产业扶贫项目9017万元,对35个贫困村实施产业化项目71个,其中,桦南县建设肉驴圈舍5000平方米,修农田路85.94公里;同江市建设果蔬大棚50栋;桦川县兴建粮食储备仓库7000平方米,建设晒台6000平方米,粮食烘干塔1套,建水稻育秧日光温室4330平方米;在汤原县建成食用菌厂房7000平方米,建设食用菌大棚116栋,建奶牛饲养厂房5100平方米;在市郊区新建和改造猪舍970平方米。产业扶贫项目完工后,直接带动了803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农业产业发展已成为带动佳木斯市贫困户脱贫的主要扶贫模式。

  创新扶贫模式,强化贫困户脱贫保障。开展互助金小额贷款扶贫,以贫困村生产小额互助金贷款作为新模式,通过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为贫困户短期借款,聚集部分农户自有资金,不断探索贫困村生产资金互助扶贫新模式,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已在桦南、桦川、汤原和同江4个县的28个贫困村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共投入财政资金890万元,入社农户1940户,累计发放借款2739万元,用于种养业、加工业等增收项目,有效地缓解了贫困户贷款难问题。开展农村扶贫小额保险试点,为落实精准扶贫机制,佳木斯市积极推进农村扶贫小额保险工作,现已完成85217人参保小额扶贫保险,投保扶贫资金255.65万元。

  整合各类资金,集中投入贫困村。近年来,佳木斯市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重点向贫困村倾斜,今年整合各类资金1.45亿元,在确保扶贫资金用途、投向不变的情况下,各司其责、各记其功,为贫困村致富增收与改变村容村貌同步进行提供了必要保障。

  推动社会化扶贫,增强扶贫开发合力。把扶贫开发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组建市、县定点驻村扶贫工作队249个,参加驻村扶贫干部498人,采取驻村帮扶的方式,在2020年前完成249个贫困村脱贫任务,并结合“百部联百村”活动,向4个区的29个软弱涣散和定点扶贫村选派第一书记。截至目前,市县帮扶单位共投入资金2432.8万元,开展调研活动369人次,提供信息服务155次,建设项目74个,引进推广技术27项,组织培训班10期,培训和转移就业887人,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困难120件。

  组织社会各界扶贫。今年组织21家企业、3个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济困事业,共捐赠款物260万元,帮助引进资金105万元,建设项目9个,资助贫困户90户,资助贫困学生5名。

编辑:李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