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T临储收购政策框架初显 玉米行情或有下跌风险

30.03.2016  19:22

     一、现货方面  

  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压力面临进一步增加,用粮企业普遍收购谨慎,等待相关政策出台。港口方面,因产区农户售粮集中,玉米价格下行,港口到货量提升,北方港口到货量2500吨左右,基本流入临储和集装箱,港口散粮贸易商基本停收。近期利空消息较多,市场心态疲弱,东北产区贸易商避险,收购意愿下降。目前广东港出货量2.5万吨附近,饲料厂少量采购。据了解,广东2013年产黑龙江玉米轮换价格1700元/吨附近,辽吉轮换玉米价格1900元/吨附近。轮换粮对市场构成的压力较大。国内玉米价格总体稳定,局部略有调整。东北地区农户处于备耕阶段,玉米明显高于华北粮价,本地贸易商收购意愿不强,贸易商观望态度仍存,市场购销略显清淡,市场行情偏弱。华北黄淮产区受东北严查影响倒流受限,而霉变问题也将困扰后期采购。当地农户虽有惜售情绪,但春耕备耕及劳动力外流至农户被迫抓紧卖粮节奏,下游企业采购不积极。

   

     二、期货方面  

  3月28日CBOT-5月玉米合约收升1/2美分,报3.70-1/2美元。在稍早下跌后反弹,交易商称,受助于投资者回补空头和小麦价格上涨逾1%。

  3月29日大连商品交易所(DCE)玉米期货主力合约c1609开盘价1566元,终盘价1575元,跌3元,最高价1580元,最低价1553元,结算价1569元,成交635966手,持仓760802手,日减仓75906手。

    三、后期关注热点  

  天气变化、采购心态、饲料厂策略、国内政策、国际国内玉米市场、产区收购情况、进口玉米到港情况、疫病流行情况、畜禽产品行情、国际运费变化、国际经济形势、小麦价格变化、饲料需求、天气对玉米影响等。

     四、相关新闻  

  1、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当日在新闻通气会上说,面对粮食市场供求的新形势,原有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面临的矛盾日益显现,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势在必行。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将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和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一方面,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将补贴资金兑付到生产者,以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2、3月28日,记者从辽宁省农委获悉,2016年我省计划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00万亩,其中辽西北地区调减比重占全省的70%以上,调减的玉米种植面积用于发展花生、大豆、蔬菜、花卉、杂粮、薯类、食用菌、中药材、小浆果、烟草、优质牧草等。玉米种植重点是增加青贮玉米、优质加工玉米和鲜食玉米面积。

  3、美国农业部计划在三月底发布2016年农作物的播种意向调查报告报告。路透社的调查显示,分析师们平均预计今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为8997.2万英亩,相比之下,美国农业部2月份的预测为9000万英亩。

  4、华盛顿3月28日消息,美国农业部(USDA)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24日当周,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为977,686吨,前一周修正后为1,014,034吨,初值为1,013,668吨。

  5、俄罗斯农业部称,2015年7月1日到2016年3月23日,俄罗斯谷物出口总量已达2737.5万吨,比上年同期的2594.3万吨增长5.5%。其中小麦出口量为2003.8万吨,大麦出口量为380.8万吨,玉米出口量为329.9万吨,其他谷物23万吨。

  6、据乌克兰农业部长Oleksiy Pavlenko称,2015年7月1日到2016年3月25日期间,乌克兰出口近3000万吨谷物。同期小麦出口量为1260万吨,玉米出口量为1300万吨,大麦出口量近400万吨。

     五、后市分析  

  受华北低价粮冲击东北市场玉米外流受阻,且春耕前农户集中出库,华北、西北粮源充裕,余粮约3-4成水平,全国供应依然充裕,受轮换粮出库预期及进口高粱、玉米替代充裕的压制,下游企业采购谨慎,短期玉米现货行情维持偏弱运行。

  从政策面来看,本次临储改革框架有三个要点:第一,目前实施玉米临储政策的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将取消玉米临时收储,秋后玉米上市后价格随行就市,各类市场主体可自由入市收购;第二,考虑到玉米临储取消后必然发生的市场价格下跌,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将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将补贴资金直接对付到玉米实际种植者手中;第三,为应对出现大范围卖粮难等风险,国家仍将实施安排符合条件的企业入市托底收购。在高库存背景下,“市场化”+“补贴”的新制度将对我国玉米市场供需产生较大影响,反映到价格上来看,除非今年出现极端恶劣天气而影响收成,否则国内玉米市场震荡下跌趋势将是未来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