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东 因户施策全力攻坚精准脱贫
克东县是省级贫困县、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县,全县现有扶贫任务村52个,其中贫困村40个,贫困人口42335人。为早日圆贫困农民的致富梦,克东县委、县政府坚持产业扶贫,通过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确保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
据了解,克东县宝泉镇富民村农民冯中山,由于交通事故受伤干不了重活,家里欠下不少外债成了贫困户,生活非常困难。“多亏村里搞棚室生产,我和爱人都在大棚里打工,一年工资收入20000元,再加上24亩地的承包费,家里年收入30000元,如今,我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采访中冯中山深有感慨地对记者说。
富民村是贫困村,全村有农户780户、3100人,其中贫困户297户、835人。为了帮助这些贫困户早日脱贫,镇村两级和县扶贫办费了不少心思,利用当地水源充足、空气质量好、土壤肥沃等良好的自然条件,村里组建了包括水稻种植合作社、蔬菜种植合作社、现代农机合作社、奶牛养殖合作社和稻米加工厂在内的现代农业合作联社,重点发展绿色食品,通过打造产、加、销一体的生产模式,让贫困户实现了多渠道增收。
村支部书记王海军说起富民村农民脱贫致富的办法如数家珍:“先说水稻合作社,我们今年在省农科院指导下种了2000亩富硒水稻,还有9000亩有机转换水稻。村里直接参加水稻生产经营的贫困户有106户,预计户均纯收入可达13000多元。为了延长产业链,我们投资800万元建设了加工能力为15万吨的水稻加工厂,今年能生产富硒大米1000吨、有机转换大米9000吨,制米厂能安置贫困劳动力37人,人均年工资收入36000元。棚室生产方面,我们在扶贫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在原有65栋大棚的基础上又建设了5栋温室、70栋大棚,还有仓储库、保鲜库等相关附属设施。棚室从春季开始生产,先是水稻育秧,稻苗移栽后接种一茬富硒大白菜,白菜收完后栽植一茬大葱,另外还有毛葱、胡萝卜、马铃薯等品种。直接参与棚室生产经营的贫困户有36户,在棚室季节性打工的有150人,主要是妇女和一些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均年收入10000元左右。我们还有4家销售绿色农产品的网店,线上销售人员5人。”
对没有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富民村在包扶单位的支持下,协调相关部门,帮助42户种植特色作物油豆角,预计每户年收入15000元;帮助8户贫困户办理贷款购买了育肥牛36头,预计年底每头盈利3000元;输送38人到县里的建筑工地打工,年收入也在15000元左右。到今年年底,全村有劳动能力的686名贫困人口通过精准施策、没有劳动能力的149名贫困人口通过政策兜底将全部实现脱贫。
像富民村一样,克东县贫困村在县乡两级的帮助下,都根据各自实际,找到了适合当地的脱贫路。宝泉镇平安村依靠海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坐落在本村的优势,通过企业吸纳就业,30多名贫困劳动力实现了脱贫;克东镇万发村凭借城郊村临近县城的优势发展棚室蔬菜,使全村43户、125名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
在克东县扶贫办了解到,今年,全县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000万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7844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村发展产业项目,并采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办法,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通过壮大“乳豆水”三大主导产业安置就业,将解决16.5%贫困人口脱贫问题;通过发展“棚室生产”、“两牛一猪”等特色种植养殖业,将解决29.4%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依靠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将使32.4%的贫困人口脱贫;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将通过政策兜底保障其脱贫。到今年年底,该县计划完成20个贫困村、29976名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到2017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实现提前脱贫摘帽的目标。(高辉 记者 魏伯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