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在第三届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中获得佳绩
12月5日至12月7日,由国家创新方法研究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我校共有16件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并获得4项国家级一等奖、5项国家二等奖、7项国家三等奖。
本届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历时6个月,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高校的近700多件作品参赛。经过前期专家盲评,共有300件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并参加现场答辩,经过现场展示与问辩,全国评审委员会最终评审出国家特等奖作品5项、一等奖作品25项、二等奖作品100项、三等奖作品170项。我校由工程学院权龙哲、李晓书老师指导,王洪飞、辛伯来等同学完成的作品《基于“triz”理论的玉米粒群定向整列与智能分选系统》、由食品学院李良老师指导,潘磊等同学完成的作品《微纽扣》成功进入终审决赛公开答辩环节,入围全国12强,其中《基于“triz”理论的玉米粒群定向整列与智能分选系统》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国家级一等奖)。此外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工程学院权龙哲、刘立意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据悉,TRIZ是前苏联-阿塞拜疆 Azerbaijan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所提出的,他从1946年开始领导数十家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的研究团体,通过对世界高水平发明专利的几十年分析研究,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论思想,提出了有关发明问题的基本理论。黑龙江省是中国“TRIZ”理论的最先引进地,并先后成立多家“TRIZ”理论研究所,是中国TRIZ理论的推广和应用中心,先后为几千家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产品研发提供智力支持。
我校参赛队员与指导教师集体合影
附:我校参赛及获奖情况
序号 | 作品名称 | 团队名称 | 团队成员 | 专业指导教师 | 创新方法指导教师 | 所在学院 |
国家一等奖 | ||||||
1 | 基于“triz”理论的玉米粒群定向整列与智能分选系统 | 智联队 | 王洪飞、辛伯来、奚德君、祝越、曹继雄 | 权龙哲 | 李晓书 | 工程学院 |
2 | 微纽扣 | 俊采星驰东农骄子 | 潘磊、刘波、辛卓霖、于淼、曹同钰 | 李良 | 李良 | 食品学院 |
3 | 高速全自动旋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的创新优化设计 | 首创团队 | 周脉乐、陈训教、华正雨、王文卿、梅正 | 赵匀 | 赵匀 | 工程学院 |
4 | 基于“TRIZ”理论的蜓爪式仿生末端执行器的设计 | 红蜻蜓 | 赵琳、祝越、季忠良、舒梦婷、张宏媛 | 权龙哲 | 袁洪波 | 工程学院 |
国家二等奖 | ||||||
1 | 汽车刹车预警装置 | 创意先锋队 | 马欢欢、陈帅、安晶玉、彭娟、吴翔 | 刘立意 | 刘立意 | 工程学院 |
2 | 基于磁吸附原理的电动擦黑板机 | 探路者 | 李六、雒晓科、张宇、张伟、张逸 | 刘立意 | 刘立意 | 工程学院 |
3 | 组培苗包装机 | 飞扬 | 陆强强、程大鹏、范红伟、邵东 | 李元强 | 李元强 | 工程学院 |
4 | 基于“triz”理论的智慧节能型观光棚室的创新设计 | 筑梦者 | 邢锡华、安思宇、田新扬、季忠良、彭涛 | 权龙哲 | 汪志君 | 工程学院 |
5 | 立体式小型智能芽菜培育机的研制 | “芽芽乐”团队 | 王启晗、孟晓、张加武、孙涛、谭添元 | 权龙哲 | 赵立军 | 工程学院 |
国家三等奖 | ||||||
1 | 基于TRIZ理论的新型拉索式单层柱面网壳结构体系 | 海阔天空 | 黄真锋、朱怡帆、宋春英、宋旻昊 | 张中昊 | 张中昊 | 水利与建筑学院 |
2 | 能打气的自行车 | 单车祥子 | 马世祥、汪海伦、矫克丰、赵玉芳、郑名利 | 刘立意 | 刘立意 | 工程学院 |
3 | 一种双环土壤入渗径流测量仪 |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农业水土工程专业队 | 曹程鹏、张耘铨、冯建平、张飞 | 董文财 | 王子龙 | 水利与建筑学院 |
4 | 基于双向可控硅的双稳态节能开关 | 挑战者 | 刘朝霞、邵艳龙、张永杰、王志文、李飞 | 张影微 | 张影微 | 工程学院 |
5 | 智能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 无“限”传输 | 莫家宝 周亚楠 杨志富 唐钰璇 倪欣彤 | 王树文 | 王润涛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6 | 基于Triz理论的智能开关 | 电气工程思维驰队 | 范文博、王鹤梦、韩若冰、刘晓宇、庞亮 | 王润涛 | 王树文 | 电气与信息学院 |
7 | 智能路灯控制仪 | 点亮城市 | 水广伟、何巍、马世祥、张宇、张伟 | 李晶宇 | 李晶宇 | 工程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