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召开

20.08.2015  17:57

  全市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20日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以及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创城工作,安排部署我市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海波在会上强调,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既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夯实文明城市建设的实力和根基,又要通过文明城市建设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全国文明城市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创建文明城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创建水平,充分发挥哈尔滨的龙头作用,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主持会议。市领导王颖、姜明、艾立明、王铁强、曲磊、王小溪、石嘉兴、张丽欣、丛科明、任锐忱、张万平及省文明办主任杨殿军出席会议。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姜国文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表彰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决定》。

  陈海波指出,我市自2004年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目标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历经十年不懈努力,使我市创城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抓住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机遇,作出“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决策,提出“以创建促发展、以发展带创建”的工作思路,矢志不渝推进创城工作。2014年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同时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这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实践,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锲而不舍、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唯先誓夺,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哈尔滨创城精神,这不仅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也是今后做好一切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陈海波强调,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标志着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跃升到一个新高度,站在一个新起点,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牵动,进一步丰富创建内涵,活化创建载体,推动创建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要在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上下功夫,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和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确定的任务安排,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咬定发展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把握和处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在振兴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要在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不断提高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和成效,为实现全面振兴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要在进一步推动全市人民共享创建成果上下功夫,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和解决民生问题紧密结合,切实让创建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成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要在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突出自然生态、突出城市特色,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建好每栋楼,修好每条路,栽好每棵树。要高标准管理城市,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美丽、更迷人。要在进一步做好统筹兼顾上下功夫,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精心组织,精心推进,以严的要求、高的标准、实的作风来考量工作,把细节抓实。

  陈海波强调,在近三年创城工作中,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并发挥了很好作用,必须继续保持并不断完善。要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局面。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积极践行“三严三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全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宋希斌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新要求、新部署上来,进一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继续发扬哈尔滨创城精神,以工作不松劲、标准不降低、力度不减弱的韧劲和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落实创城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做好新一轮创城各项迎检工作,努力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表彰了创城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道里区、市城管局、市教育局作典型发言。会前,省文明委就哈尔滨市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发来贺信,希望哈尔滨市要“夯实工作基础,巩固创建成果,健全常态机制,提升创建水平,切实发挥省会城市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龙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