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品牌路上的“四道坎”
本网讯(赵敏黾) 前不久,记者到杜尔伯特的一个乡采访,乡党委书记说,他们乡的稻米质量非常好,因没有自己的品牌,多年来很大一块的品牌效益都让别人拿走了。为此,乡里在九年前就打自己的品牌,虽一直在努力,但因困难重重成效不大。记者了解到,杜尔伯特的现象在大庆并不是个例。农业创品牌难,在我市好多乡镇都存在,必须引起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关注。
人靠衣服,马靠鞍。这句话说的是形象很重要。品牌就是农产品的形象。对这一点,广大农村的基层干部认识得非常到位。走进我市各乡镇,哪个乡都能随口吆喝出几个品牌,但绝大多数都在本乡或本县的一亩三分地上打磨磨,充其量只能算个“乡花”。
农业创品牌难,原因多种多样。记者在与乡村干部打交道的过程中了解到,农业创品牌主要有四难。一是规模小,不能保证市场稳定供应。例如,我市不少地方都有自己的小米品牌,卖得好,也有一定知名度,可就因种植规模小、产量有限,不能稳定供应市场,品牌多是一年亮一季。二是广告意识不强,不做推介。不少乡村都有自己既有特色又非常优质的农产品,但不愿打广告,走口口相传线路,名声吼不多远。三是资金束缚了手脚。好多乡镇和企业也知道参加各种展销会、推介会等,是难得的推销的机会,可因资金有限,有想法没钱去,只能看着机会从眼前溜走,产品多年藏在深山人未识。四是部分农民品牌意识不强,图省事。由于品牌农产品从种植、管理、加工都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好多农民怕费钱、费事、费力,不愿意搞,这也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品牌的创立和保持。
中国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进入了品牌营销的时代,农产品要卖个好价钱,农民种地要有更好收益,农业要向更高层次发展,品牌这条路是一定要走的。希望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早日克服“四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