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生创业:贺彩!那些奔跑在创业潮头的年轻人

27.05.2015  11:32

  记者孙佳薇

  5月23日,我省出台《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从降低创业准入门槛、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实施税费减免等八个方面提出30条具体措施,其中特别提出,省级财政将投入2亿元新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每年安排1亿元大学生创业“种子资金”、每年安排3000万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辟建孵化基地,经高校评年群体中,常常会听到清脆而尖利的声音:“走,去创业!”在这个大众创业的时代,在政府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的指引下,年轻的草根创业者正在为他们的勃勃“野心”寻找安放之处……

  走,去创业!年轻人要为他们的勃勃“野心”寻找安放之处

  三年前一个仲夏夜,刘大睿将自己毕业后的心愿,郑重地写在一张白色的A4打印纸上:“四年后能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停笔许久,又在“公司”二字前加上了一个“大”字,仔细地把心愿纸四角对齐折好,封存起来。那时,刘大睿21岁,大学一年级,他并没有衡量出这个大字的意义,只是想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摆脱出身贫困的窘境。三年之后的今天,刘大睿已经不仅仅是名东北林业大学经管学院大三的学生,他看起来更像一个贴满各式标签的“超人”——哈尔滨时光慢递有限公司董事长、从打工攒学费到年收入200万元的90后创业者。

  前不久,在我省纪念五四运动96周年座谈会上,穿着黑色条纹休闲西服搭配V字领打底衫的刘大睿,以“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的身份坐在发言席上,多年的创业历练,使他逐渐养成从容于心、淡定于行的做事风格,讲起自己的创业故事和经历时抑扬顿挫、娓娓道来。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经在不同场合无数遍讲述过自己的创业历程,而为了这次发言,他还是大清早起来,把打印在A4纸上的讲演稿又用中性笔修改了许多处。他是个细致的人。

  用“练摊儿”赚得第一桶金的经历,让一位与会领导竖起了大拇指:“你不要面子,才有了今天的面子!”语毕,会场里响起了一阵掌声。刘大睿面带微笑也鼓起掌来,不为自己,他觉得这听上去有些拗口的评价可以激励当下涌入创业浪潮的青年人。

  刘大睿的创业经历与那些早期的白手起家、吃苦耐劳的青年创业者如出一辙。2012年,从云南的偏远山区考上了东北林业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因为家庭贫困,入校第一天在没有被褥的床上窝了一宿;教材费交不起,只能用上一届同学的旧书。在申请贫困补助时,刘大睿想,我真的要靠一直伸手讨补助读下去吗?大一寒假,他用在火锅店当服务员赚的钱,一个人前往靠近缅甸边境的腾冲、瑞丽采购玉石,回到哈尔滨利用周末时间当街售卖。就这样他慢慢地筹集资金,有了一小部分可观的创业资本。

  那时,刘大睿已经和他最初的合伙人——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赵勇同学,租下了校园里一间店铺,出售一些学生所需的用品。赵勇和刘大睿背景一样,也怀揣着一颗不甘于贫困现实,寻求改变命运的心。两个人的相遇,似乎是被安排好了一样,一见如故,深夜小酌时,当赵勇说起大一春节为了筹集学费选择在餐馆勤工俭学,而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感受时,刘大睿意识到,他们的梦想链接在了一起。

  赵勇眼中,刘大睿精力充沛,行动力强,目标明确,仿佛随时准备着大干一场。创办时光慢递公司,他们是受了一位去欧洲旅游的同学回来后的讲述而萌发灵感。“这项服务是顾客写一封信,店主负责珍藏,这份记忆与祈愿将在未来顾客希望的那一天递出。不管是一个月,一年还是十年,都可以。”正当赵勇还沉浸在那位同学绘声绘色讲述旅行的经历里时,此时的刘大睿却从中嗅出了商机。

  “如果将人们的记忆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保存下来,等到5年、10年甚至20年之后再回看,那将是一份多么难得的记忆。”创业之翼在刘大睿脑中盘旋了许久,最终将目标瞄准了“时光”。这种类似于行为艺术的服务,得到赵勇的支持,2013年他们注册了哈尔滨时光慢递有限责任公司,刘大睿成了可以让人“穿越到记忆中”的CEO。

  他们频频上演财富神话,吸引和鼓舞同龄人跃跃欲试

  “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哦,创业去啦。”这样的体会相信你懂得!

  只要你在“线”上,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境,正在和微信群里的小伙伴聊天,忽然就有相熟的朋友召唤大家帮忙推广自己刚上线的微店,你也会经常看到熟悉或者不熟悉的朋友的留言,告诉你一个实体店面的地址,拜托你去捧场并希望你在朋友圈里转发,然后还不忘热情地说上一句套用的商业用语,“你来买东西打八折!”

  哈尔滨市人才服务局四楼的一间屋子里,墙上挂着背投,摆放着十几把小椅子,一位创业就业导师正在打开ppt课件,举行“如何构建和发展个人能力”的讲座,坐在椅子上注目前方的同学们,把笔记本放在膝上,听到要点处,迅速地提笔写下来。每个人的目光都极为专注,似乎都想通过这样的讲座与指导,让自己的脑洞大开,找寻到自主创业的风向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描绘的时代愿景,也是许多人正在深切感受的汹涌浪潮。身边的小伙伴们都创业了,在岸边眺望的人们也被飞溅的水花打湿了衣角。

  在工作人员的引荐下,记者在听讲座的人群里找到了开微店外卖披萨的佟宁。礼节性的问好后,刚要发问,佟宁抛来一句“记者姐姐,我有点饿了,下楼买点吃的,马上回来,抱歉啊。”还没等记者回过神来,那身灰白色运动套装的背影已经跑到走廊的尽头,留下的是青春的气息和90后的不拘泥。

  佟宁告诉记者,自己的创业之路一直很顺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过挫折。每天出售二三十份披萨不成问题。站在我面前这名个子不高,很清瘦的90后以吃货自居,白净的面容上,带着副流行的超大框黑色板材近视镜,虽然专业是计算机通信工程,但谈吐间都和美食有关,时不时还用细长的手指扶一扶下滑的镜框。

  佟宁的创业资金来自父母的支持,从商多年的母亲当然理解刚上大一的儿子想要干点什么的愿望,当父亲把一张存有几万元的银行卡递到佟宁手中时,也不忘赘述一句:“我们尊重也会帮助你达成愿望,只要你开心,过得好就好。”佟宁把这笔钱分成几个部分,首先加盟了一家披萨店,又在学校对面的居民楼租了一间几十平方米的房子,随后买了操作台、烤箱、冰柜,最后又找到学校附近的一家快递公司谈成了送每份外卖的费用,一切万事俱备,佟宁把最后剩下的一沓钞票视做店里的“活水”不敢再轻举妄动。没有鲜花,没有道贺声,也没有派发传单,佟宁亲手烤制几份不同口味的披萨送给室友品尝,又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一个有关加盟披萨店的帖子,他的店就算正式开业了。

  佟宁享受到的是初涉创业潮带来的“温柔”的成功,所以他的语气中会略带“小确幸”的喜悦感。

  而刘大睿这一路走来,磕磕绊绊,经历过失败、惆怅与苦闷。对于评价他现在所谓的成功,刘大睿说“是别人眼中的自己”。他一直强调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包括曾经欺骗过他的人,他的这种谦虚谨慎是吃了亏以后才有的。

  “即便是躺在泥沼里,也要有站在星球上眺望苍穹的勇气”

  纵观青年典型的创业故事,必不可少的章节是都要经历一场暴烈的挫败。

  “都说年轻人吃点苦是好事,等你真正到了一个承受阶段以后,你吃的苦在心里。有的人承受不了了,那是心理崩溃了。”坐在记者对面的是经营潮汕火锅店的老板张雷,他最近忙着分店的装修,使这个有着典型东北硬汉形象的男生略带疲态,说话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时不时要点上一支烟给自己提提神儿。

  “现在创业的年轻企业家太难了。”张雷长叹一口气,他觉得想做一夜暴富的,几乎不可能了。“比较可行的就是创造一个好的产品去吸引投资者。”

  “你为什么要做实体餐饮店?”记者问。

  “我就踩在这个点儿上了。”当初引进潮汕口味,张雷很清楚在哈尔滨这是属于很猎奇的口味,可能还需要经过一段很长时间才能被大众接受。虽然有了心理上充足的准备,但一段时间门可罗雀的现实,让他甚至觉得自己已经丧失了自信。那些一个晚上接着一个晚上睡不着觉的夜,他常常是听着外面的车声稀少下来,然后又再喧嚣起来。

  “靠什么渡过危机?”记者又问。

  “人脉、广告、健康的饮食理念、资金支撑……坚持。”说到最后两个字时,张雷的声音很沉。

  记得刘大睿说过,“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坚持,但我们必须相信,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一定会取得成功。”回望他的创业之涯,不难发现,外表谦和文静的刘大睿,其实骨子里一直有着那么一股桀骜不驯的坚持与专注。他曾经为了筹集一万元的房租,找遍了身边所能伸出援手相救的同学和朋友,他也因为筹不到资金,半夜一个人坐在学校偌大的操场上仰天长叹。但他仍然坚持,也坚信,自己可以。

  而张雷更信奉力量与速度。“我看到太多人跑得比我快,我为他们高兴,但我也觉得我应该跑得更快一些,人需要一些东西来激励自己。”所以他在第一家餐饮店刚刚开始乘上盈利的轻轨时,已经着手运营分店。

  其实,在记者采访的创业者的背后,都能够感受到他们有那样一种特性,就是坚持梦想,它也是一种持续的驱动力。这种力量让那些奔跑在创业潮中的青年人有了“即便是躺在泥沼里,也要有站在星球上眺望苍穹的勇气”。

  记者在联络采访佟宁时,是通过微信的方式,他回复,披萨店暂时休业,出于成本核算的考虑,想把店面搬到校园里,这样节省一半的送餐费,也扩大了学生对披萨店的认知度,正在和学校商榷中。记者问,“遇到困难了吗?”他回复,“目前还不好说,我就是爱折腾,觉得折腾能让自己有热情,有热情就会成为一位很棒的创业者。”随后,又发送过来三个大笑的表情图案。

  入夜,翻看佟宁的微信朋友圈,他不像我熟知的那些90后一样爱自拍,喜欢晒美食,而是转发有关创业故事、经验的励志帖,而转发的时间似乎也有规律可循,每天早上或是深夜。

  5月2日这天,佟宁在朋友圈写下一句话:“有多少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还好我有一个目标。”

  市场经济开了一道门缝,富有创业精神的人就能牢牢抓住机会,最后把整个门撞开,蹚出一条路,甚至是大路。这就是中国的创业者、企业家精神。

  团省委调查发现:

  大学生创业选择倾向完美

  一份来自团省委的调查发现,黑龙江省大学生有着比较强烈的创业动机意识,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前就产生过创业的想法。同时,大学生对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认识呈现多元化的倾向;但是大学生对创业的前景和流程的把握很模糊。在被调查者当中,在读大学之前和在大一阶段产生创业想法的人居多,在他们进行创业实践活动之前就有了想法。

  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从创业资金到创业行业领域再到创业形式和创业合作伙伴的选择都有着最大化的完美倾向。其主要体现在①资金选择以量多为主;②行业选择多在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领域;③创业形式上多选择合伙创业,自主创业的勇气有待加强;④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多选择亲戚和朋友,与陌生人合作的勇气欠缺。“最大化的完美倾向”,在这里是指大学生在创业条件的选择时,从资金到行业领域再到形式都考虑到将风险降到最低,资金筹集尽量的多,风险尽量的小,合作形式也主要为合伙创业,当然这种想法值得肯定,不过这从侧面反映了黑龙江省大学生过高的风险考虑,创业实践的勇气是不足的。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