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仙洞再次发现北魏时期文字

09.07.2015  12:08

嘎仙洞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7月9日电 2015年7月4日,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立民,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曹洪林,在大兴安岭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王利文及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国志、大兴安岭行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吴剑峰等同志的陪同下,驱车40公里来到嘎仙高格德山上嘎仙洞考察。当日下午3点20分,在嘎仙洞洞口东侧背北处的经人工打凿的扇形平面石壁上拓出(故、多、开疆、焘、谒、官、皇天、貌、增、四、汗曰)14个北魏时期文字,这是继1980年7月30日在嘎仙洞西侧距洞口15米花岗岩石壁上发现祝文之后,又一次重大发现。

王立民正在拓字

  嘎仙洞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的嘎仙高格德山上,嘎仙高格德山巍峨高大、山势险峻,而嘎仙洞就位于半山腰上,洞口古木森森,寒气逼人,常年氤氲着一股茫茫的白雾,使古洞显得异常神秘。嘎仙洞的洞口略呈三角形,高12米,宽19米,仿佛一扇宽广的大门,洞口纵深约120米,顶高20多米,内径宽20多米,气势雄伟,曲径幽邃,整个洞内总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几千人。

大家在嘎仙洞东侧背北石壁前观看

  嘎仙洞是一个天然的石洞。1980年7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站长、副研究员米文平等人在国内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游寿先生科学推断的指导下来到嘎仙洞考察,在西侧距洞口15米花岗岩石壁上发现石刻文字,目前,嘎仙洞已是一个旅游景点。

拓出的“”字

  2002年时任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的王立民来大兴安岭调研时,与同事王天利等人来到嘎仙洞东侧背北花岗岩石壁上发现了石刻文字。2013年夏天,时任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的王立民及大兴安岭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王利文及大兴安岭地区文联主席沈志军、地委宣传部文艺科科长鲁微在嘎仙洞东侧背北石壁上再次发现文字。2015年7月4日,王立民到大兴安岭调研,第七次来到大兴安岭嘎仙洞踏察,惊喜的在嘎仙洞东侧背北石壁上拓出“故、多、开疆、焘、谒、官、皇天、貌、增、四、汗曰”等14个北魏时期文字,这些文字风格与西壁祝文相近,可以确认为北魏时期文字。

嘎仙洞洞中东侧背北处经人工打凿的平面

  这些石刻文字的拓出证明了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刻祝文于室之北而还”是正确的。根据目前拓出的文字位置分析,此处石面上的文字,应多于西壁祝文,内容也与西壁相近。此处文字的全面整理,将会对研究北方民族史和中国书法史产生重大影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