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耕生产顺利推进 结构调整意识增强+
备耕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决定全年农业生产开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年的备春耕生产工作中桦南县针对农业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抢主动,在资金筹集、农资供应、调整结构、科技培训等关键环节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推进,提前组织谋划备春耕生产各项工作,全县备耕总体形势较好,备耕工作准备充分,农民种植结构调整意识增强。
备耕生产情况
1、资金物资准备充足、下摆进度快。2016年全县种植业春耕生产需资金10.9亿元人民币,金融部门已经发放贷款5.7亿元,占总需求62%,农民自筹0.93亿元。全县需化肥10.6万吨,已下摆7.46万吨,占总需求54%;需种子9100吨,农民自留3100吨,市场已贮备种子6000吨,可以满足春季播种,已下摆 5900吨,占总需求98%,同时对后期补种也有了足够的准备;需农药512吨,市场已贮备480吨,已下摆276吨,占总需求54%;需农膜183吨,市场已贮备185吨,已下摆183吨,占总需求100%;需柴油2万吨,已备2万吨,现已下摆1.5万吨,占总需求77%。今年的春耕生产物资市场供应充足,完全可以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
2、农机具检修全部完成。今年我县农业机械检修比往年早,春节刚过农民就陆续开始进行机械检修。县农机总站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指导农机具检修工作。全县农机保有量为62998台套,其中拖拉机24048台套,配套农具38950台套,收获机械1941台。其中21个农机合作社各类农机装备1070台套(拖拉机181台,联合收获机243台,播种机105台,水稻插秧机72台,整地机械121台,其它装备348台套)。目前各类农机具已全部检修完毕。全县耕地面积342.15万亩,机耕面积达334万亩,机耕水平达97.5%;机械化播种332.46万亩,机播水平达97%,机械化收获296万亩,机收水平达86.4%。全县农业机械化综合程度达94%。
3、水稻催芽、育苗工作已全面展开。全县水稻智能催芽车间18个,已经开始浸种催芽;水稻育秧大棚已进入摆盘、播种阶段,全县水稻大棚育秧率达95%以上,为今年我县水稻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4、科技培训有序开展。我们积极抓住备春耕期间有利时机,针对广大群众渴求农业生产知识的急切心情,充分利用电视栏目、专家讲座、科普之冬活动以现场会、农贸会等为载体,全面掀起科技知识备春耕生产高潮,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种田水平。备春耕期间,全县举办县乡村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62期,共计培训1.8万人次。主要传授经济作物种植、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施有机肥,改善农产品品质,由种的好向卖的好转变等方面的知识。
5、加强农资打假活动、保障春耕生产物资安全。结合放心农资下乡活动,深入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农资市场,对农资经销户进行了抽检。农业局与工商、质量监督、物价等部门,联合成立了专项治理行动工作办公室,制定了《2016年农业综合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并在电视台发布了农资市场管理 公告 ,引导农民科学选种、选肥、选药,坚决杜绝不合格农资产品进入市场及应用于农业生产。
结构调整意识增强
受上年国家首次下调玉米收储价格影响,农户不看好今年玉米效益,在计划今年农作物种植面积时,主动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水稻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成为普遍意识。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意识的增强,对全县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
针对目前我国玉米压库过剩,价格高于国外玉米价格,销售不畅,广大农民种植玉米效益下滑这一现实情况,我们紧紧围绕发展高效优质农业这一中心,把抓种植业结构调整作为备春耕工作的重点。2016年我县水稻面积稳定在80.3万亩;大豆计划种植41万亩,较2015年增加2万亩;玉米计划种植面积175万亩,较2015年调减37.34万亩,调减下来的玉米主要是发展以紫苏、白瓜、角瓜等为主的经济作物及杂粮杂豆和瓜菜生产;今年经济作物计划种植面积36.05万亩,较2015年增加26.42万亩。经济作物中紫苏计划种植15万亩,白(角)瓜计划种植8.2万亩;目前玉米改种其它作物已经落实25.2万亩,其中紫苏10.2万亩、白(角)瓜7万亩、杂豆3.8万亩、杂粮1万亩、大榛子1.2万亩、地摆木耳1.2万亩、蔬菜0.8万亩。根据我县半山区乡镇丘陵漫岗地多的特点,我们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印发宣传单。按照省委王宪魁书记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农业结构调整要往优质高效作物上调、要往绿色食品上调、要往优化布局上调”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县丘陵漫岗地较多,多年有种植白瓜、角瓜、紫苏、杂粮杂豆的习惯。我们将玉米水稻大豆与经济作物成本效益及畜禽品种养殖成本效益做了简要析,并印制了“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5万份宣传资料发到农民手中,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增加产值高、有市场需求的特色经济作物面积。
2、开展培训。全面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培训,帮助农民出点子、谋思路、指方向。目前,全县举办县乡村各类特色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培训班32期,共计培训1.1万人次。重点向农民讲解了当前国家对农业的相关政策以及紫苏、白瓜、角瓜,棚室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努力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3、召开白瓜、角瓜、紫苏种植订单对接会。县恒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白瓜籽、角瓜籽深加工为主的上市企业,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可带动全县种植白瓜、角瓜30万亩。县政府2015年引进了仙紫紫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年生产能力3万吨,可开展订单种植,为广大农民种植紫苏解决了后顾之忧。因此我们于3月8日邀请了两个企业的负责人与10个乡镇的种植大户、合作社进行了对接商谈,确定了种植意向,下一步两个企业要与农民签订订单种植,确保种植户的合理收益,降低种植风险。
4、发布电视公告、开辟电视专栏。将“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在县电视台上进行了发布。同时开辟了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专栏,播放了六期,引导农民调减玉米增加特色经济作物面积。
一些不利因素:
1 、国家玉米收购标准提高,出现了卖粮难。国家提高了玉米收购标准,霉粒的标准由2014年的5%以内可以收购,调至2%以内,因全市玉米的晚熟品种含水量高,有部分玉米霉粒超过标准,造成销售困难。
2、不确定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据县气象台预测,春耕期降水偏多,东部局地有内涝,加之,东部地区封冻前土壤偏涝,冬雪偏多,对春播不利。另据,国家气象局预报,今年是历史上第4个厄尔尼诺年,今年是1997-1998年后的又一个暖冬,病虫害病原菌成活率高,春、夏季一旦气候条件适宜,易引发病虫危害,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1、强化市场引导作用,促进农民创业增收。我县将更加注重市场导向产业融合,现在农民组织生产主要是看市场、看价格,这是市场配置资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要遵循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安排好今年的种植结构,发展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产品。推进种养结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农业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解决农民种植业调整工作中的诸多难题,尽力做到让农民种对卖好,引导农民开展创新创业,依靠创业致富。
2、加强引导工作力度,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遵循比较效益增加与土地生态平衡并重原则,进一步深入与我县紫苏和白瓜加工企业洽谈,促使农户与企业增加紫苏、白瓜订单种植面积;同时针对当前国家即将实施的玉米价补分离政策,结合备春耕生产下派督导组,深入乡村宣传、督导因地制宜的减少玉米种植增加经济作物、杂粮杂豆及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加快构建科学的粮经饲三元结构。
3、深入推进农业“三减”和“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种植示范 基地 落实进度。迅速联系农业物联网建设企业,到示范田实地踏查,设计方案,做好预算,为田间监测预警系统安装做好准备工作;深入示范基地,与项目实施单位一同研究、设计实施方案,确保方案可操作,实施有保障,效果看得见。
4、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部分农民手中余粮没有销售出去,春耕生产资金将可能出现临时性短缺,一方面我们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放贷额度,另一方,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按照省、市的要求,及时把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等资金在要求的时限内发放到农民手中,积极探索融资渠道,确保在备春耕生产中发挥作用。对春播前可能出现的土地承包纠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变上访为下访,主动提前化解矛盾,保证春耕生产顺利开展。
5、做好除涝抗旱和防治病虫害准备。一是要集中人力和机械力量挖排水沟、坑,抢排积水,为加快播种创造条件,要及早做好抗旱准备,制定调水计划,建设水源工程,做好准备,保证春播用水;二是要提早谋划、安排,落实责任、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病虫害防治预案,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防治。
6、强化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工作。今后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和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进机制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提升规模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闯市场、搞营销,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综合的效益,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