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 耄耋老人朱俊峰: 20年收集日寇侵华铁证

21.09.2014  15:43

  核心提示

  “从黑暗中走出的人,方知光明之可贵;饱尝饥寒的人,倍觉温饱之香甜。”今年的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83周年,17日,哈市文史资料收藏家、年近八旬的朱俊峰老人给记者打来了电话,他说:“‘九一八’事变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作为中国人,谁都不应该忘记。我出生在日寇猖獗的年代,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20年来收藏的历史照片和珍贵资料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

  朱老掷地有声的话语深深感染着记者,在朱老的收藏室记者看到,这里不但有很多记录了“九一八”事变的珍贵照片、报纸和书籍,还有很多记录了那段历史的纪念章、钱币和邮票等,这些都是朱老历时20多年搜集的日军侵华的铁证。这些史料将那段历史的镜头拉回到我们眼前,鞭策着国人勿忘国耻。

  泛黄残缺的报纸曝光罪恶

  说到这两张泛黄的报纸,朱老介绍,其中一张是缺了一个角的,1937年9月3日的日本《读卖新闻》,日寇在上面大言不惭地刊发了关于轰炸我国上海的消息。另一张,是朱老在美国纽约买到的,2001年9月19日的《明报》,是香港办的,上面有首次曝光的“九一八”屠城照片。当年,他在美国纽约探亲,看到了这张报纸,就收藏了起来。

  十余张老照片记录历史瞬间

  此外,朱老还存有日寇在哈尔滨举行“阅兵式”和“军事表演”的历史照片,以及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发行的邮票。还有两本用糙纸印刷的书,分别是1945年的《时宪书》(俗称农历)和《国民四年国语课本》。《时宪书》的首页是《国民训》和《满洲帝国协和会》的介绍,朱老说,他小时候每天都要背这篇《国民训》,是日本人奴化中国人的训条,如果不会用日文背或者精神溜号就会惨遭“协和嘴巴子”,即让两名学生对向站立,互打对方耳光,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时光。而《国民四年国语课本》是解放后朱老学到的第一本课本,其中的第一课《中华中华可爱的中华》,他至今还能熟练地、满怀激情地背诵出来。

  两枚徽章是日寇侵华铁证

  1944年11岁时,朱俊峰照了平生第一张相,留着小平头的他,表情严肃,校服上别着一枚菱形的徽章,那是“日满协和青少年会员”会徽。按日寇定的校规,这枚徽章不能丢,也不能污损,还要戴着它参加会员劳动。“我们要在休息日到围着铁丝网的部队院内摘蓖麻籽,出军营时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空筐举过头顶,我的小筐底儿漏了,爸爸给我一块铁片垫在筐内,当我一手举着筐,一手拿着铁片经过军营大门时,被日本哨兵踢了一脚,后来他们看懂了铁片的用途,才放过我。”朱老说,因为身边的国人经常无故受辱,年少的他心里就埋下了对日寇深深的恨。

  朱老还告诉记者,当时学生们不光要摘蓖麻籽,最累人的会员“义务劳动”还要抓老鼠和晒猪血,每次都规定了任务,3个人一组,1天要交6只老鼠,“没办法,我们就到坟地附近去挖坑抓老鼠。”晒猪血的活儿更是艰苦,不用说血的腥味,就是成群苍蝇和蚊子的叮咬就让人受不了。“如今,哈尔滨解放快70年了,谁也不能忘记那段被侵华日军凌辱的暗无天日的日子。”

  提到自己收藏的一枚日军侵华纪念章,朱老说,那是日寇为纪念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而制造的,“我特别收藏了一枚”。纪念章上写着“支那事变纪念”、“昭和十二年”字样。朱老激动地说:“这个纪念章是日本侵华的铁证。”

编辑:孙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