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要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大局中大有作为

23.07.2015  18:35

  核心要点:

  ■ 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努力推动民族地区投身“一带一路”战略,既力争唱主角、打头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和开放步伐,又服务中央统一部署,为国家战略实施作出应有贡献。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民族地区从对外开放的大后方、边陲、末梢,推向了最前沿、重要节点和关键枢纽。这将深刻改变民族地区发展定位,极大促进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可以说,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有着很深的渊源,各族群众对丝绸之路有着很深的情感认同。要汲取和借鉴历史经验,调动和凝聚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服务当代实践。

  ■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和关键枢纽。我国2.2万公里陆地边界线中近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138个边境县(区、市)中109个在民族地区。已有或规划中的中国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蒙古国、塔吉克斯坦等邻国的铁路、公路互联互通项目,基本都从民族地区跨出国门。

  ■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不同文明和宗教之间的对话,防止极端思想和势力在不同文明之间制造断层线;共同打击消除走私贩毒、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因素,营造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是党中央着眼世界大棋局、欧亚非大舞台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步入快车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一带一路”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是个大利好,要加快边疆开放开发步伐,拓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努力推动民族地区投身“一带一路”战略,既力争唱主角、打头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和开放步伐,又服务中央统一部署,为国家战略实施作出应有贡献。

  一、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民族地区加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民族地区大多位于西部地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开辟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了向西开放、沿边开放步伐,为民族地区打开了战略空间、带来了诸多利好。

  民族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迎来新机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民族地区从对外开放的大后方、边陲、末梢,推向了最前沿、重要节点和关键枢纽。这将深刻改变民族地区发展定位,极大促进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特别是内蒙古满洲里和二连浩特、云南勐腊(磨憨)、广西东兴和凭祥等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等,都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民族地区参与区域合作迎来新机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在内的大西北与中原腹地串联起来,并置于欧亚区域发展的核心地带,同时也使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得到显露。特别是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将迎来重大机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使广西、云南、贵州等西南民族省区与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协同起来,并成为与南亚、东南亚区域合作的桥头堡,同时为西藏与尼泊尔等周边国家往来合作带来了良机。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强调,云南要努力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以及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建设,都将大大拓展民族地区参与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空间。

  民族地区调整优化结构迎来新机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有利于解决民族地区交通不畅的问题,拉近民族地区与国际国内主要市场的距离。随着“互联互通”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内外经济往来的交易费用将大大降低,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及发展金融、贸易、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条件将极大改善。同时,随着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将使民族地区经济加速转型,特别是一些资源型城市将有更大回旋余地,以改变过度依靠能源资源的现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多样化发展。

  民族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迎来新机遇。民族地区城镇化面临的一个重要困难是地域广阔、人口分散,难以形成聚集效应。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民族地区有望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以乌鲁木齐、南宁、昆明、银川等区域中心城市为增长极,以“带路廊桥”上的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主体的城镇体系。同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共同构成国家版图上的多条金色丝带,进而与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衔接,实现我国国土开发“线”与“块”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增强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紧密度,从而使民族地区更好地融入全国新型城镇化进程。

  二、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极大激发了相关省区的干劲和热情,很多省区已经作出一系列谋划和部署。比如,陕西正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甘肃正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民族地区要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定位,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大战略的实施,造福各族人民。

  发挥好历史渊源的优势。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各族人民与亚欧大陆上各国人民共同开拓的、连接亚欧非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我国各民族在这个大通道上迁徙、交流、交融,传递东西方文明的精华,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西北和西南两个“民族走廊”。可以说,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有着很深的渊源,各族群众对丝绸之路有着很深的情感认同。要汲取和借鉴历史经验,调动和凝聚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服务当代实践。

  发挥好区位独特的优势。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和关键枢纽。我国2.2万公里陆地边界线中近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138个边境县(区、市)中109个在民族地区。已有或规划中的中国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蒙古国、塔吉克斯坦等邻国的铁路、公路互联互通项目,基本都从民族地区跨出国门。特别是经过10多年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边境地区已经建成一批重点开放城市和边贸口岸,与周边国家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已经初具规模且增速很快,沿边开放、向西拓展具备了良好基础。这些都必将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转化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发挥语言文化相通的优势。我国有30多个跨界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毗邻而居,其中8个民族建有民族国家、4个民族在邻国建有一级行政区。很多边疆民族地区与睦邻国家山水相连、语言相通、文化相同、习俗相近。新疆、宁夏等地很多民众与阿拉伯国家民众一样信仰伊斯兰教,西藏、云南等地很多民众与很多中南半岛国家民众一样信仰佛教。这些为沿线各国人民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条件。

  发挥拥有广阔市场的优势。民族地区地大物博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市场广阔而发育相对不足,劳动力富余而就业能力有待培养,总体发展需求很大。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生态,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光旅游。近年来国家制定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性政策,助推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开发建设。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与我经济互补性强,对中国的市场、资金和技术充满渴望。这些都意味着,民族地区无论“走出去”、“引进来”都具有巨大潜力,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成为投资兴业的新热土。

  三、民族地区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速自身改革发展开放步伐

  民族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和短板,同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既要依靠国家支持、发达地区支援,更要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当前,民族地区要时不我待,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壮大和发展自己。

  以建设国际大通道为引擎,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瓶颈。民族地区要全力投入国际大通道建设,争取规划上马一批机场、铁路、高等级公路及能源通道、水利、通信设施项目。要重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一体化联运的标准化建设和物流中心建设,着重打通目前各省区间的“断头路”,实现对内畅通无阻、对外东通西达,使基础设施建设与“一带一路”无缝对接、全面嵌入。

  以推进区域合作为核心,助推全面互联互通。要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目标,积极参与建立多层次、高频度的与亚洲各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机制,努力消除互联互通的非物理性障碍。广西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新疆的中国—亚欧博览会、宁夏的中阿博览会、云南的中国— 南亚博览会等,在区域和跨区域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该提升层次和水平。要发挥民族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联合打造具有丝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推进区域全方位合作。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促进投融资体制创新和经贸往来升级。民族地区要勇于探索、善于研究、敢于尝试,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推进金融创新,鼓励开设民营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改变资金不足现状。推进乌鲁木齐、南宁、昆明、银川等地建设区域性金融结算中心,加强广西、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面向中亚、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逐步实现人民币贸易结算和自由兑换。加快口岸建设,推动设立经贸合作实验区和自由贸易区,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高起点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支持企业参与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深化内外经济贸易往来。

  以增进各民族福祉为导向,解决好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要更加重视“一带一路”项目对民生改善的长久效果。同步推进产业升级、就业创业、扶贫攻坚,特别是注意吸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做到惠及当地、惠及百姓。着力解决用电、饮水、医疗、上学、上网等现实问题,提高各族人民幸福指数,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富裕地带、幸福之路,让“互联互通”助推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以加强民族团结为基石,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加快交流交汇交融。要综合研判国际国内情况,更加重视做好民族工作,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坚决防范和依法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分裂和颠覆活动,维护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不同文明和宗教之间的对话,防止极端思想和势力在不同文明之间制造断层线;共同打击消除走私贩毒、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因素,营造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目标,积极推动包括各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要由大国走向强国,需要向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尤其是中国特色的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多元一体文化。民族地区要充分挖掘特色文化优势,打造更多文化精品力作,多渠道、全方位向世界展现一个各民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中国,一个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交相辉映的中国。要促进官方和民间文化交往交流,大力宣传与中华文化高度契合的丝绸之路精神,增进我们国家的亲和力、感召力,用中华文化软实力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作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