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巡线工 雪地里故事一串串
记者 吴树江
在尚志市亚布力镇,有一个21人组成的供电所,肩负着全镇工农业生产及5个行政村11200户居民生活以及国际国内滑雪赛事的供电安全保障。
1月12日,又是个巡视10千伏“架空线”的日子,按规定,每个月由4人组成一个班组轮换巡线。当天,记者对柳春利、徐洪军、潘秀强、高军随行采访。早晨8时许,我们整装待发。在他们执行任务的工具袋里,有一个特殊的“武器”——单孔高清望远镜,另外还有路上吃的干粮。
巡线的始发站是从供电所起,终点是最偏远的青山村一个小自然分屯,全程80公里,需要步行两个白天。没有路,他们要在雪地上踏出一条路,为了节省体力,后面的队员就沿着带队班长踩出的脚印前行。第一天11时20分到达尚礼村,小憩后,继续赶路,天色渐渐黑下来,我们到达了永胜村住宿。第二天,行程2个多小时到达一新村,短暂的休息,又继续启程,晚上17时许,到达终点站,青山村的一分屯,这里住着20多户人家。在这里,巡线员们还有一项任务要完成,那就是挨家挨户抄表。第三天乘该所接应车辆返回。一路上,记者感受他们工作的艰辛,倾听他们的故事。
多次遇险
柳春利,有着26年的工龄。
1998年我巡线到一新三队与青山之间的密林深处,听到“啪啪”的响声,我马上意识到有漏电!我和队友小心翼翼接近,发现是大风将树木吹倒刮断电线,断线与潮湿地面接触处不停地打出火花,如不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对过往行人造成生命伤害或引起火灾。当时这个地方信号不好,我和一人维护现场,两人赶回村庄去报抢修电话,终于避免了一场意外事故的发生。
2009年春季的一场6级大风,将10米杆6基(6根电线杆)连片吹倒,大面积停电,我们连续奋战3天3夜才抢修好。
1996年的亚冬会,我们从1995年开始铺设地缆线,那时山上没有路,为了抢工期,我肩扛电缆上山,每天从早5时工作到晚8时,手磨起水泡又变成老茧,肩部的衣服磨破了,又磨破了肉皮,真是汗水和血水一起流。为了亚冬会如期举办,我们咬牙挺住。
“四季歌”
徐洪军,15年工龄。
我负责永胜村、十三村等村屯,最多的村屯有200多户,最少的有40多户。春天,冰雪融化,在农村抄表很遭罪,刚走几户,脚上的鞋便湿透了,等回到家时,脱下鞋,整个脚都泡白了。夏季,巡线,蚊虫叮咬,毒蛇出没。被蚊子叮咬后,常常肿得几天都不好,大硬包奇痒无比。走在山路里,要手拿木棍,一旦遇到蛇,用木棍吓跑它。秋天,巡线检查,算是最幸福的事儿了,满山遍野的迷人秋色,让人赏心悦目。如今亚布力每年都举办五花山观赏节,为了保证供电安全运行,我们要不间断地检查线路的防腐蚀性。冬天,寒冷的冰雪天,对我们野外作业来说,日子很难过,可是对滑雪场来说,正是旅游旺季,我们的巡线工作也更繁重了。
自豪和骄傲
潘季强,曾因工作冻伤。
巡线、抄表、故障维修、农网改造,是我们的职能。记得刚学徒的时候,一次,在永胜村的线路搭架作业中,我负责立杆“横担”,将2米长的三角铁固定在水泥杆的顶端,当我爬上去时,怎么也安装不上,师傅王立军耐心指导技法,原来是U型与角铁配反了,忙得我汗珠往下掉。
在2009年第24届大冬会上,我能为这样世界级赛事尽一份力,感到特别自豪和骄傲。当看到中国运动员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我在心中为他们喝彩、加油。
为保障今年哈尔滨冰雪节顺利召开,在亚布力雪场的一次抢险中,由于长时间作业,我把耳朵冻坏了,多亏老师傅们用雪不停地揉搓,才慢慢缓过来。每当看到游客乘坐高山索道,在雪场上尽情滑雪,我也很开心。
“飞毛腿”
高军,职工运动会100米、200米冠军。
在巡线检查中,我的“飞毛腿”为抢修赢得了时间。一次,滑雪场的真空开关压接端子断裂,造成大面积停电,在现场,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山下,取回新的开关。在旅游旺季,雪场停电一秒钟,损失都很大,我用速度为抢修争取了时间,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巡线,是个苦差事,可是山里有天然氧吧啊,还有“花大姐”(七星瓢虫)陪伴啊,也就不寂寞了。
每逢遇到伤残或行动不便的人,我就想方设法帮他们代缴电费。前进村的“五保户”王炳顺,66岁,腿有残疾,家庭特别贫困,有的月份交不上电费,我就从自己腰包里给拿。后记:这次踏雪采访,倾听了4位巡线工的故事,在我省电力系统,像他们这样的员工还有很多,他们始终在默默地坚守、奉献着。记者在一份该所的简介上,看到了一串闪亮的荣誉:亚布力供电所连续多年被授予“双文明标兵班组”、“哈尔滨28届劳模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大冬会电力保障安全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