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善良铸就大山里的深情
□老年日报记者尚晓萌
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62岁的代琼兰有30多位“家人”,其中有20多位残疾孤寡老人。在这个家里,她除了是姊妹、媳妇、女儿、母亲,还是很多老人唯一的亲人。1979年起,代琼兰将无人照顾的孤寡残疾老人带回家开始,36年间她最多同时照顾40位老人,她用善良撑起了一个大大的“家”。
老年日报记者采访她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在电话里,忙碌了一天的代琼兰笑着告诉记者:“这些老人是我的家人,我会一直照顾着他们。”
不顾反对捡回老人
1979年,在家务农的代琼兰发现邻居孤寡老人王刚有好几天没露面了,她敲开了王刚家的门,发现了生病多日奄奄一息的王刚。代琼兰给老人吃了药,并和丈夫把家里仅有的玉米饭端来给老人。送了28天饭后,代琼兰决定将王刚接到家里。代琼兰说:“我公婆当时很反对,因为我们一家7口人都吃不饱饭,我通过一番努力,把他们说服了。”
自此,王刚在代琼兰家一住就是23年。2002年2月7日,老人安详地走了。
从开始赡养第一个老人起,代琼兰打定主意,“要赡养好老人,我必须要有经济实力!”从1985年开始,代琼兰做生意、学兽医,一天恨不得24小时都在工作。
2004年,代琼兰成立了喜福乐老年公寓,患精神疾病84岁的严老兰、双目失明的邓志斌等老人先后住进。2006年,她收养了9岁的孤儿冬梅,几个月后又把一个14岁的女孩竹春和她66岁双目失明的父亲接到公寓。“一日三餐有的吃,让无人照顾的老人和有子女的老人享受一样的生活,是我的目的。”
全家动员照顾老人
现在养老院里还住着20位孤寡老人,为了照顾好他们,代琼兰把全家也动员了起来。退休的哥嫂在老年公寓做饭扫地;丈夫和姐姐则不时地去跟老人们聊天,家中除了一个在外上班的女儿,其余全都住在公寓,孙辈更是每周都来陪老人家聊天。
“家里的娃娃干了工作,赚了钱就拿来资助我的爱心事业,没有娃娃的资助我也赡养不了这些老人。”代琼兰说,自己大字不识一个,不会算账,这些年花了多少钱也不知道,很多好心人听说了她家的情况,送钱送物给老人们,她从来不收,“好心人来演节目、织袜子、织帽子,代表心意给老人就可以了,钱物我们绝对不收”。
“大山里的农村妇女做事不是为了给别人看,是自己想做,只要这些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我就满足了”,代琼兰说。
编辑: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