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红收入丰百姓笑

31.07.2015  09:52

  走近汤原农场这片土地,她有着北大荒特有的神韵,绿油油的庄稼,沉甸甸的收成……漫步田间,一股淡淡的番茄枝叶清香扑面而来,一片片浅黄色的番茄花装点着美丽的夏天,一串串绿色的番茄在地里等待着成熟,一辆辆机车在田间忙碌,本是农闲时节但汤原农场到处却是忙碌的景象,往来劳作的机车声、职工群众的欢笑声、远处蛙虫的鸣唱声,田间演绎着富民强场的改革新曲。

  汤原农场按照宝泉岭管理局党委“三大战略任务”重大决策部署,抢抓机

  遇,扎实推进创新产业发展,结合农场实际,用智慧与汗水,使全场职工群众的生活指数不断提升。2014年8月4日上午,宝泉岭管理局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为数不多的参观现场,汤原农场番茄系列深加产业项目榜上有名,宝泉岭管理局党委书记刘炳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就是我们管理局党委提出的创新产业发展的典型产业。

  可是,说起番茄产业还要从汤原农场基本情况说起。

  汤原农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下游北岸,汤原县境内,北纬4645'至4659',耕地面积不到1万公顷,人口6000多人,人均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土壤条件相对较差。为解决农业面临“价格天花板”和“生产资料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和提升粮食价格增加职工收入的空间会越来越小的问题。经农场党政班子成员多方调研,广泛走访,找准市场定位,积极种植加工销售番茄引进项目。

  因适而谋,迎难而上“”。2014年,在管理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汤原农场引进了佳木斯润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年产1万吨番茄酱加工项目的宝泉岭农垦特玛特食品厂,实现当年洽谈、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特玛特食品厂位于汤原农场工业园区内,占地面积40607平方米,年加工番茄可达7万吨,生产浓度为28%至30%的番茄酱1万吨,提供就业70余人,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缴纳税金935万元。

  可是,好项目落地,农场的部分职工群众并不认可,“我们就是不种番茄”。“我种了这么多年的地,番茄这种东西在咱这儿种不了。”“一看就不行,保证得亏本”。“太麻烦了,还不如种玉米,省事又挣钱

  等等诸如此类的风凉话随之而来。职工群众不接受,抵触心理强,而且态度异常坚决。

  反对声如潮,农场党政班子顶着压力,深思熟虑,在困难中探索。农场积极号召党员干部在创新产业的大潮中先行先试,成立了番茄种植合作社,种植了5000亩番茄。番茄从育苗、移栽、锄草、防虫、采摘,到一车车红彤彤的番茄,送入番茄加工厂。番茄丰收了,农场党政班子带领党员领导干部用实际行动成功试种了番茄,让职工群众看到了收益,调动了职工群众种植番茄的积极性。

  从无到有,红色事业“”。2014年成功种植番茄,2015年广大职工群众积极种植番茄,番茄种植由去年的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12000亩。

  “我感觉番茄种植前景非常好,咱们管理局又倡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创业,再加上农场对种植番茄的政策优惠,我就承包了1200亩种番茄,现在锄完草了,正在施肥和后期管理。现在番茄长势可好了,8月初就能收获了,今年一定能有个好收成。”汤原农场林业科科长胡凤山谈到种植番茄时激动地说。

  “今年,我们4家承包2400亩番茄地,大家合着伙干活,省工省力,还能多挣钱。去年,我们也想种,就是怕收益不好,观察了一年,还真不错,这不,年初我们4家决定种植番茄了。”如意管理区种植户张东海谈及种植合作社种植番茄时说。

  农场加大了扶持和服务力度,深入各管理区定期举办番茄种植技术培训班,在场内电视台开设了专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场为职工群众答疑解惑。为保证番茄移栽在高产期,组织人员,克服时间短、任务重等重重困难,利用农业园区22栋育苗大棚,保质保量完成2400万株育苗工作;为确保秧苗移栽进度和质量,购进番茄移栽机10台、改造覆膜机12台、中耕机3台;推广应用了大棚内苗床播种,穴盘假植、垄上覆膜移栽等新技术;场领导和包点科室负责人、番茄办工作人员坚持深入田间地头,从装苗上车到移栽完成,全程跟踪服务。

  今年,在番茄种植上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带农户的运作模式,番茄厂负责育苗、收购番茄工作,农场负责育秧大棚、番茄地的落实,协调解决基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种植户负责番茄种植过程中的种、管、收。为做好番茄种植基地建设,2015年新建育秧大棚110栋、占地面积9.2公顷的育秧基地一个;制定了农场垫支地费,番茄厂垫支秧苗、地膜、肥料、农药等农用物资的扶持政策;并进行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

  产销一体,百姓增收“”。“我们农场小,人均土地面积少,就得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当初引进番茄项目,就考虑到其产销一体化模式,从种植到收获全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工费用,不仅给农场职工群众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还给周边农村提供了就业机会。番茄种植收益高,有的职工群众为番茄种植户打工一年也挣不少钱。”汤原农场场长董利民谈起引项目的初衷时高兴地说。

  “今年春季番茄移栽,我带领的‘党员务工服务队’,最多时有90多人呐,大家一共挣了10余万元!我和丈夫收入能有8000余元。过一段就采摘了,我再张罗着人一起干点活,多亏了农场引进了番茄项目,带动番茄种植,农闲时人就忙起来了,还有钱挣,计件的话每天最高能挣近300元呐,标准工每天120元……”谈到农场引进了番茄项目,增加个人收益时,振兴管理区的女党员马继春就打开了话匣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夫妻俩,从今年3月份就在这里干活了,看样子能干到11月份吧!每人每天最少能挣100元。番茄项目引进得好,要不各管理区的职工群众农闲的时候都没什么事,这多好,种完地就来打工。”祥和管理职工刘江对笔者谈起了自家的收入。按其说法,每月100元30天2人=6000,再加上有计件的活,只在番茄项目打工小两口就能收入5万余元。

  “农场的政策好,我今年就种了255亩,现在已追完两遍肥了,还有很多活要

  干呐!现在番茄长势好,坐了三层果了。我家还种了50公顷的玉米……”如意管理区种植户李明高兴地说着,丰收的喜悦早早地挂满了他黝黑的脸庞。

  有人为引进番茄项目为大家带来的收益算了一笔账。为番茄种植户带来的经济效益。今年农场种植番茄800公顷,按照每公顷12544元的效益计算,预计全场番茄种植户获得经济效益1000万元。

  为务工者带来的经济效益。一是育苗阶段人工费用180万元,按每人每天100元计算,为900名务工者人均增收2000元。二是移栽、收获番茄阶段每公顷所需人工费用为12405元,全场种植800公顷番茄所需人工费用约为992万元,按照每人每天120元计算,大约能为1500名务工者人员均增收6600元。三是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种植食用菌用工费用大约为240万元,按每人每天100元计算,为900名务工者人均增收2660元。四是番茄加工厂用工费用84万元,按平均月工资1000月计算,为70名工人年人均增收12000元。经过推算,今年番茄产业为务工者带来的经济收入总计1500万元,将有2000多人从中受益。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汤原农场在创新产业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在汤原农场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番茄产业充满了生机,孕育着希望。8月份,红红的番茄就将运到番茄深加工流水线,制作成一桶桶的番茄酱,未来将走出国门,让外国友人享受来自北大荒黑土地的美味!

  耕耘与收获,在这些背后汤原农场人正以全新的起点出发,高举创新产业发展的大旗,今年,60万袋香菇种植项目、60万袋黑木耳种植项目融入到汤原农场经济的发展大潮中,养老院项目、乡村旅游项目等在洽谈中……宝泉岭管理局提出了“三大战略任务”,汤原农场结合实际转方式、调结构创新产业发展,搞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在规模和品牌上找准突破口,将龙头企业和种植基地、品牌、信誉连在一起,形成合力,富民强场的壮美画卷在汤原农场人的脚下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