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忠诚谱成一首奉献的歌——追忆原同江市委常委高庆国
新华网哈尔滨11月16日电题:把忠诚谱成一首奉献的歌——追忆原同江市委常委高庆国
新华社记者 杨喆
面对洪水,他敢于担当,舍命冲在一线;面对困难群众,他以亲相待,慷慨解囊;面对金钱,他毫不动心,严守廉洁本色;面对绝症,他请辞官职,不恋公权、不占公帑……如今,罹患肝癌的他走了,但在中国东北角的三江平原上,高庆国这个名字却永远地活在了同江市百姓的心里。
“咱小家算个啥,同江这儿20万人啊!”
原同江市委常委、副市长高庆国出生在三江平原的一个小村子。他的高中同学回忆说,有一次同学聚会谈到理想,有人说要赚大钱,有人说要出国,高庆国却说要当官。他觉得,当一个好官可以为当地的百姓做更多的实事。
2013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侵袭了同江市。高庆国临危受命,负责了最危险坝段的抢险任务。从7月25日到8月29日的20多天的时间里,他坚守在堤坝上,带头扛沙袋,第一个跳进水中查看险情。在女儿报高考志愿的最后三天里,妻子打来电话催他回家,得到的回答却是:“咱小家算个啥,同江这儿20万人啊!”
同江的许多居民从小生活在水边,自认水性好,不怕洪水。许多人是前脚刚被转移走,后脚就跑回了家。高庆国就和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连夜进行排查,劝说村民,确保没有一人掉队。
在灾情最危及的时刻,高庆国给身边工作人员下了一个“死命令”。他说,到了堤坝上就把车掉头,他自己去查看灾情,一旦溃堤,不要管他,不要下车,直接开车就走!
“村子里最破的房子就是他家”
高庆国对受灾群众以亲相待,但对自己的家人,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些“刻薄”,甚至很“不近人情”。
高庆国的老家在佳木斯市桦南县金山乡治山村。在当地方领导的十多年中,他的母亲隋桂荣一直住在乡村老家。村邻孙淑华说,到治山村想找高市长的家,直接找最破的房子就行,“村子里最破的房子就是他家。”
治山村党支部书记江波说,高庆国的母亲健在时,虽然上了年纪,但还是要上山采蘑菇、打些零工以贴补家用。同村的人对此都十分不理解:“副市长的母亲还出去打工,多丢脸啊!”隋桂荣却不以为然。她告诉大伙,儿子挣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净的,自己凭劳动赚钱,不丢人。
高庆国的二弟开了一家化肥公司,曾经也找过高庆国,希望他能帮助自己联系一些业务,但是被严厉拒绝了。高庆国告诫弟弟,做生意可以,但是在外面不能打他的旗号。
不仅是自家亲戚,老家的乡亲们也没有因他做官而得到额外的好处。“我们村上想从他身上借点儿光,走走后门和捷径,门都没有。”江波说,老高办事公道,没有私心,大家心里佩服。
“你把忠诚谱成一首奉献的歌”
高庆国的初中班主任潘玉成回忆说,高庆国在上学的时候就乐于助人,这么多年一直不改古道热肠。
2004年,他的高中同学于丽珍家的孩子不幸摔伤,面临瘫痪危险。于丽珍面对高昂的医药费几近崩溃。她说,老高得知情况后,为她捐了款,又组织其他同学到一起筹款。
然而,当自己身患重病时,高庆国却拒绝了他人的帮助。于丽珍说,她曾托人给送去一盒名贵药材,结果被婉拒。高庆国当时说,如果这药起作用,家不富裕的于丽珍就还会再买;如果不起作用,她就会很伤心,所以还是让她把药退了换钱贴补家用。
身边工作人员回忆,生病期间,高庆国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北京检查。有同事看不过去,提出安排两个人陪同他,也好有个照应。他却坚决不同意。他觉得,生病是自己的事,怎能动用公家资源,给组织添麻烦呢?
病重之际,高庆国向组织上交了辞呈,希望辞去所有官职。他感到自己身患重病,不能再好好履职了,不该贪恋权位,应该及早让贤,不能影响百姓对党组织的信任。
在弥留之际,他给妻子和女儿交代了后事:“丧事一切从简,不通知任何人,走时不给大家添麻烦,骨灰不留存,撒进松花江。”
2016年5月30日,高庆国走了。然而,他工作过的地方,家乡的父老乡亲,并没有忘记他。他们口口传唱着用心谱写的歌:“你到过的农家院开满花朵,你走过的田野满目春色,老百姓都说你是最亲的人,你把忠诚谱成一首奉献的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