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打开中国发展的动力转换之门

17.12.2015  23:09

  记者 张宿堂、陈二厚、赵超、刘铮、王宇、韩洁

  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 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经济体。

  面向“十三五”,克难前行,完成“惊险一跃”,方能顺利地迈向复兴的彼岸。

  穿越经济发展“三峡”,创造新的发展奇迹,必须打开一扇门。

  这扇门就是结构。

  这是攸关民族复兴、百年梦想的抉择,是一场必须完成的自我革命。

   大视野下再认识:结构调整是发展之要

  6.9%——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在换挡中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如何看待这一数字背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

  权威人士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难以消减,有世界经济乱云飞渡的波及,有中国自身体量庞大的新特点,但根子是结构性问题,看似需求放缓,实则有效供给不足,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从国际上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其内涵发生深刻变化——

  看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体量在增大,世界经济却在放缓,带动力明显减弱;观贸易,发达国家纷纷去债务化,加之保护主义抬头,市场逐步萎缩,我国出口增长不可避免遇阻;察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减弱。

  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正使国民经济经受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

  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不但拖累经济发展,还将制约持续发展后劲;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更加迫切;经济运行潜在风险增多,经济社会发展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剧。

  衡量经济发展有两把标尺,一把是总量,一把是结构。前者代表的是速度和规模,后者反映的是质量和效率。

  从历史视角观察,外延式增长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正是廉价要素大规模投入和潜在市场需求集中释放的强大动力,支撑起令世界惊叹的快速增长。

  但毋庸讳言,旧动力的落点通常打在需求侧,短时间可以为经济下滑“刹车”,为启动经济“点火”,但长期过度使用则会给经济带来结构性后遗症。

  结构经济学指出,经济高位增长与结构失衡并存,将导致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降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被严重侵蚀,经济系统出现局部甚至全局的紊乱。

  “实践表明,长期过度使用强刺激、高投资等宏观政策,只会带来生产要素错配、投资回报递减、企业活力下降、产能严重过剩等副作用。”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当前,经济下行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增长下滑,而工业下滑主要是产业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内蒙古鄂尔多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总量巨大却结构单一,因煤而兴也因煤而痛,繁盛时被冠以“小香港”,萧条后一度被媒体称为“鬼城”。

  曾几何时,巨量的市场需求让煤炭价格一飞冲天,但对速度与扩张的追求最终让这一行业陷入“资源诅咒”。

  3年前,煤炭市场风云突变,供需迅速逆转,煤价一路下挫,“黄金十年”终结。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煤炭库存已持续46个月超过3亿吨,价格跌回2004年末水平;今年前三季度,9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出现断崖式急降,由去年同期盈利450.2亿元变为亏损8.1亿元。

  “煤炭行业的大逆转引发投资增速下降,财政收入锐减,债务增加资金链趋紧,就业岗位减少社会稳定压力加大,资源型地区可谓雪上加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

  产能过剩已成中国经济运行中最致命的“恶性肿瘤”——

  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产能扩张,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行业产能都达到或超过上限,绝对过剩和周期性过剩同时显现,PPI连续近50个月负增长,企业盈利状况持续恶化,生产领域已现通缩。

  新常态下,如果说产能过剩是结构性问题的表象,经济运行逐步呈现的一系列新特点、新规律则直指结构性问题的本质。

  需求条件不同以往——

  传统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拉动经济的作用明显弱化,投资尚有空间但带动力已然下降,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导致消费集中爆发力减弱。

  供给条件深刻变化——

  “人口红利”快速消失下面对“刘易斯拐点”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甚至达到极限,成本提升让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持续下降。

  结构积弊愈演愈烈,变革洪流浩浩荡荡。资源禀赋变化之后,发展路径决不能就此被堵死——

  如果不调整结构,投资就没有效益,无法偿还的贷款借债形成坏账后,财政金融风险将陡然增大;

  如果不调整结构,产品就没有市场,过剩的中低端产品不可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如果不调整结构,企业就没有利润、员工就没有收入,也难以依靠实体经济挖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如果不调整结构,政府就没有税收,民生和公共服务无从改善,社会也难以和谐稳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要发展,而发展应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风险挑战倒逼之下,调整结构、转换动力是必然选择。

  煤炭干馏得到焦炭,焦炭在高温下制得粗煤气,经脱硫、脱碳获得洁净的一氧化碳与氢气混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烃类产品,进一步加工可以产出汽油、柴油和液化天然气……

  今天的鄂尔多斯,非煤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比重高达46%以上,比3年前提升16.6个百分点。

  今天的鄂尔多斯,黑色煤炭转化为清洁能源的质变时刻在进行着。痛定思痛,一场以煤为主角的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攻坚战已经打响。

  守住信心,共克时艰,就能守住经济发展的希望。这是必须经历的转型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