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控烟:控制“指尖上的雾霾”难在哪?

26.11.2014  12:09

  新华网北京11月25日电 题:聚焦控烟:控制“指尖上的雾霾”难在哪?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谢佼 邓华宁 杨稳玺

  一缕青烟从指间袅袅升起,透过呼吸,抵达肺部。深深地一吸一吐,把烟草的味道留在记忆里,在烟民看来这是难得的享受,而在旁人眼中,这番吞云吐雾却不啻为“指尖上的雾霾”,辣、呛、熏、咳,总有一种刺激感受让人泪流满面。

  国务院法制办24日公布了卫生计生委起草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征求意见,称将全面禁止室内公共场所吸烟,严格划分室外禁烟区域,因此被网友戏称“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受烟草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7亿多非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危害。

  纵观过往,我国控烟禁烟喊了多年而收效甚微,控制“指尖上的雾霾”到底难在哪?此次国家制定强制禁烟法令,其执行又需要重点关注哪些细节呢?

   难在人情社会

  烟民张先生烟龄十多年,因为容易咳嗽,基本保持4天一包烟的量。对于控烟新政,张先生表示支持:“我喜欢抽烟,但我不喜欢抽二手烟。

  张先生认为室内公共场所控烟难度最大,往往在开会或聊天的时候,其实自己也被熏得够呛,但碍于面子不好开口提醒。“一开口,别人说你不也吸烟吗,怎么回答?

  烟民中间曾流行过一个专用名词叫“打烟庄”,就是有烟大家分着抽,以示亲热。在许多场合都有“豪爽”人士给大家散烟,一根接一根在空中扔来扔去,这样的场景中国人应该并不陌生。有小姑娘就算被熏得眼泪长流,却担心破坏整体和谐的气氛而变成沉默的受害者,只能不停躲进卫生间,后来大家对她频繁上厕所也都习以为常。

  新控烟条例一征求意见,网上一片拍手叫好声。有网友说:“过去只要开会就一片烟雾,抽起来甚至面对面都看不清脸,都是熟人也不好意思说,毕竟中国还是人情社会。现在法规全面禁止室内公共场所吸烟,再也不用照顾面子活受罪了,大家都会自觉了。

   难在找不到吸烟区

  8年烟龄的赵华良认为应该尊重烟民选择吸烟的权利,只要不影响他人就无可厚非。赵华良说:“不能看见吸烟就一片喊打,不要上纲上线到道德啊素质啊,其实这就是普通的个人嗜好,和道德无关,只和社会提供的服务有关。

  赵华良表示,烟民们认为控烟难主要还是因为社会没有向烟民提供专门的吸烟区,人群没有按需求分开。他举例说,像火车站这些大型场所就很好,在通风处划定了专门的吸烟区,大家互不妨碍,而像办公楼、饭馆、KTV这些地方,哪里有吸烟区?就算到楼道、厕所去吸烟,难道楼道、厕所就不是公共场所了吗?那里照样也会有不吸烟的人士出入,这点特别难把握。

  “如果又没有吸烟区,又非不让我抽,这就有点考验我的定力了。”赵华良说,“但又有几个人能忍住呢?

   难在执行细节

  有网民细致研究了控烟条例征求意见稿全文,感到有些担忧:执行会很难,细节不好把握。

  首先,谁来问责?条例规定,是政府主导,单位负责,个人自律,社会监督。个人违反条例,由相应主管部门行政执法人员责令改正,并可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条例明确,作为相应主管部门,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场所控烟工作。那么,一个县的卫生计生委能有几个控烟执法人员呢?一个执法大队少则五六人,多则八九人,本职工作尚自顾不暇,又如何去承担整个行政区域内的控烟专项执法监督?

  其次,谁来落实?条例规定,各单位负责人一把手是本单位控烟工作第一责任人。未实行全面禁烟或未按规定设立吸烟点的,由相应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关键如何判断是否全面禁烟了呢?抽完烟头一藏,谁能说我抽过?没有标准,就没有衡量,也就没有制约。就算条例获得通过,最可能出现的执行结果就是禁烟告示往墙上一贴,吸烟点标签往角落里一贴,以文件落实文件,原来怎么抽的还怎么抽。

  再次,公众如何参与?对于个人自律和社会监督,条例鼓励志愿者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或为控烟提供支持,但并未明确以何种形式和将提供哪些具体支持。谁会拿着没有细则的条例向身边的熟人“宣战”呢?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可不多见。

  自2003年我国签署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来,我国不断出台控烟措施,如中办国办去年年底就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现在,新的控烟条例也即将出台,但缺乏严格有效的执行细节,这些措施能否真正控制“指尖上的雾霾”仍有待观察。(完)(编辑: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