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校赵新民教授:从学生到先生,坚守建设祖国初心

15.07.2022  12:39

哈工大全媒体(综合/文)7月15日,《中国青年报》以“哈工大赵新民:从学生到先生,坚守建设祖国初心”为题,报道了我校电气学院赵新民教授坚守建设祖国初心,为国家建设和学校、专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报道如下:

哈工大赵新民:从学生到先生,坚守建设祖国初心

刘培香 


赵新民


春花秋月浮云过,清茶一杯家中坐。耄耋之人常反思,回顾一生感触多。”赵新民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

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赵新民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从1950年来到哈工大开始,赵新民为学校电磁测量专业的建立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从学生到先生,他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

1950年,“年轻满怀报国志”的赵新民考入哈工大预科,1956年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一边师从苏联专家攻读研究生,一边参加电测技术专业的创建。

1956年正值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此时苏联援建的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已经建成,全国计量检测机构正在建立,急需电测技术及仪器制造方面的人才,而当时国内大学并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哈工大电机系陆续建立起电力、电机制造、电器、工业企业电气化4个专业,唯独缺少电测技术及仪器制造专业。

1956年7月,赵新民从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本科毕业,按照学校要求,他与同年毕业的其他5名毕业生,以及老教师彭康强等7人,提前从事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专业的创建,组建电磁测量教研室和实验室,并从电机系各专业抽调优秀大学生组成电测技术及仪器制造专业的三年级班。专业组建后,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非电量的电测量”,就由赵新民授课。 

同年9月,电测教研室建立的同时,30余人的电测专业开学,学生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大家都自觉抓紧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掌握新知识,同时密切联系实际,深入工厂,尽可能真刀真枪地在实践中提高。”赵新民回忆。

3年后,第一批电测专业学生毕业,被分配到国家计量部门、电力和航天航空领域各计量部门、研究单位、工厂和大学,发挥了技术骨干的作用。

1960年哈工大由民转军,电机系电力专业迁往北京,成立华北电力学院,其中很多低年级学生转入电测专业学习。当时师资十分匮乏,面对挑战,赵新民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专业过渡的任务。

转眼到了上世纪80年代,赵新民带着“学习最先进的微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明确目标,自费去国外学习。一年多的时间里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技术,也找到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当时微计算机技术方兴未艾,正值迅猛发展的前夕。我的专业是电测技术,它在技术层面已经从指针式仪表及阻抗仪器、电子管仪器、晶体管仪器发展到微计算机仪器。我想去国外学习先进技术,然后回国继续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完成自己的理想。”赵新民说。

不忘初心,初心就是要把祖国建设好。”1981年,赵新民刚从国外归来就临危受命,接任电测教研室主任。他开始从事微计算机仪器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给研究生开设“微计算机的原理及设计”的全英文课程,并且给业内同行开设讲座,编写教材专著,以微计算机仪器为核心培养研究生。

面对新局面,赵新民带领电测专业全体教师迎难而上,仅用5年时间就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985年前,他带领的教研室出版了覆盖本专业的6本教材,获得航天部科技进步奖5项,并为之后申请博士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赵新民带头创建了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博士点,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建立的博士点之一。作为博士生导师13年,他为我国精密电磁测量等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不少学生已成为知名学者、高新技术企业家或行业高管,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作贡献。在赵新民看来,这是他最欣慰的事。

当时哈工大老师治学十分严谨,不仅教学质量高,而且考试严格。学生也十分用功学习,弄虚作假、投机取巧之事很少见。当时的考试很有特点,现在的年轻人恐怕闻所未闻。”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赵新民回忆,“大一到大三的3门主课是电工基础、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每门课都要学3个学期,考试都是口试,授课老师是俞大光、王光远和童秉纲(后均为院士)。

他们治学之严谨是出了名的”,尤其是被称作“铁将军”的俞大光教授的课让他“最难忘”。赵新民大学期间唯一一个“3分”(及格分)就是俞大光给的。

1954年春季学期的一次口试后,俞大光在进行复验时问赵新民,“你那些公式符号上面都打一个点是什么意思?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我当时太紧张,一时竟回答不出。”几十年后,赵新民对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俞老师翻了翻我的记分册一看成绩均好,因此给我打了一个3分。这是我上大学得的唯一一个3分,终生难忘。

这个3分一直鞭策着赵新民,让他一生都在践行和传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传统。成为教师后,赵新民通过言传身教将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的哈工大1960级校友刘庆贵在回忆大学生涯时说,“特别令我难忘的是赵新民老师上的‘精密测量’课,他十分注意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带我们做实验时非常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时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有一次,赵老师在我的实验报告数据处理表格中给我补齐小数点后面的‘0’,这件事使我至今不忘。

赵新民认为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我们哈工大毕业生工作以后表现都很好,这是社会公认的,我们在工作中有一种拼搏精神,能努力工作并持之以恒;有一种团队精神,能够与别人团结协作。这是我们哈工大的良好学风培养出来的,希望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毕业生都能保持下去。

赵老师是‘62’的旗帜!”62(电测)专业原教研室主任于国庆曾这样评价赵新民。“先生的治学之道、为人之道不仅深深影响他的弟子,也深深影响教研室的所有后辈。”曾任哈工大副校长、电气学院院长的徐殿国说,“62专业所有后辈都会学习先生的精神,为母校、为电测专业的春华秋实贡献聪明才智。

退休后,赵新民仍然十分关心专业的发展,为拓展研究方向积极活动。在他看来,“做教师就是个‘良心活儿’。国家把崇高的教师工作交给了你,家长把自己的子女委托给你,你是否能尽心尽力既教书又育人,是否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只有自己知道。”他寄希望于后辈,“希望他们在如今大好的形势下能够‘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努力工作,培养出的优秀人才!

报道链接: http://zqb.cyol.com/html/2022-07/15/nw.D110000zgqnb_20220715_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