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登苗圩部长专访:为制造强国建设装上创新引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九大进行了系统部署,不仅再次强调创新发展理念的首要地位,明确了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五个强国”建设以及打造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目标,还在任务部署上重点强调了6个方面:更加突出基础研究、战略支撑、战略科技力量、企业主体和成果转化、创新环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如何以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制造强国建设装上创新引擎?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
记者: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如何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它对制造强国建设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苗圩: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新工业革命与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形成历史性交汇,我们必须把握变革趋势和时间窗口,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我国在2010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十八大以来,围绕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水平和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相比,多数领域在技术创新、质量品牌、环境友好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日益凸显。
创新是国家振兴之源、强盛之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是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系统创新链思想,完善普惠性支持政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聚焦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建成一批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要加快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构建体系化、长效化推进机制,突破重点领域发展的基础瓶颈。
六大措施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
记者:如何加大支持力度,破除科技创新应用到实践中的藩篱?科技同产业怎样实现无缝对接,使产学研深度融合?
苗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试点示范、夯实产业技术基础、实施重大专项、促进军民融合、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措施,积极推动制造业领域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显著增强。
一是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载体。按照“中国制造2025”要求,瞄准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缺失问题,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并鼓励各地开展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顶层设计和遴选标准。工程自实施以来,已批复国家动力电池、增材制造、信息光电子、印刷及柔性显示、机器人等5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是开展试点示范,推动产业新技术转化应用。大力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使用,联合财政部、保监会印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新装备首台(套)示范应用。印发《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提高环保技术装备供给能力和水平。
三是夯实产业技术基础,支撑和服务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四个方面,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着力解决工业基础领域关键问题。目前已建成19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200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助力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
四是实施重大专项,促进科技与产业发展结合。工信部牵头组织实施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等重大专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开展研发与产业化。注重鼓励由企业承担产业化项目,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促进用户与研发单位合作,加强与行业规划、政策的衔接。
五是促进军民技术融合转化,服务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建立了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协调配合国务院和军队有关部门、军工和民口重点单位,促进军民融合信息交流共享。每年编制发布“军转民”目录和“民参军”目录,拓宽军民信息渠道,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水平明显提升。
六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成果转化模式,利用成果作价折算股份、许可他人使用、自行转化等手段,实现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转化。如北京理工大学与北汽集团联合建设的“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具备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能力,共同研发的北汽电动汽车已上市销售。
让中小企业从创新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记者: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创新目前有哪些难点?
苗圩:中小企业创新包括技术、产品、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当前,影响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有外在的创新环境和内在的创新能力等因素。从外在环境来看,包括营商环境、财税政策、融资环境、服务体系等;从中小企业内部来看,包括企业的科技研发,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环境。工信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创新各项工作举措,帮助中小企业切实增强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记者: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如何才能到位?
苗圩:要通过推动政策落实,尽快释放政策效力,让广大中小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工信部将以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为契机,积极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机制作用,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狠抓政策落实,协同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一是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宣贯落实。2017年9月1日修订通过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已颁布并将于2018年起正式实施。新法与原法相比变动较大、亮点较多。工信部将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抓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宣贯落实,推动法律规定的管用有效的政策措施落地实施。
二是充分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机制作用。工信部将继续发挥好牵头部门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服务,会同各成员单位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政策建议、抓好政策落实,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三是建立中小企业政策线上服务平台。目前,工信部已建立了“互联网+”中小企业政策服务平台。将进一步推动建立以汇集国家各部门和各省、市、县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政策,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一站式政策服务为目标的中小企业政策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政策资源共享和专网查询。
四是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中央财政应当在本级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工信部将与财政部共同优化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方向和范围,以购买服务、奖励等方式,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和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各类公共服务,实现“四两拨千斤”“雪中送炭”的效果。
五是充分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201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其中中央财政出资150亿元,目前已经设立了4只直投子基金。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在确保基金按照市场规则运营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各类中小企业开展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的创新。
六是全力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继续支持各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创客中国平台建设,举办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在“双创”中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让更多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原文链接: http://www.miit.gov.cn/n1146290/n1146397/c5920916/cont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