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问答实录
黑龙江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现场。
19日上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黑龙江省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黑龙江厅继续讨论十九大报告,同时对境内外媒体开放。人民日报、新华社、俄罗斯塔斯社、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64家媒体、百余名记者旁听,在媒体提问环节,我省代表针对记者提出的关于作风建设、经济发展、人才工作、一带一路、哈尔滨新区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给予了积极回应。以下为问答实录:
人民日报记者: 请问张庆伟书记,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了解到,近年来黑龙江政治生态恢复不错,请问黑龙江如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特别是如何加强作风建设,为黑龙江振兴发展提供保证?
张庆伟代表: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只有把党建设好、建设强,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才能更好地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部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任务,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抓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以强烈的责任担当、顽强的意志品质、空前的推进力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刹住了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戴。黑龙江省也是一样,我们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从严抓思想、抓执纪、抓治吏、抓作风、抓反腐。新一届省委从省直机关抓起进行作风整顿,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以上率下的强大正能量,党风政风社风焕然一新,为黑龙江振兴发展凝聚了强大正能量。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报告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结合黑龙江实际、坚决贯彻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一是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二是从严选好人用好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严格教育管理干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三是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统筹抓好各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四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入开展作风整顿和环境整治,在全省兴起奋发图强、干事创业的新风正气。五是巩固反腐败压倒性态势,推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地生根,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新华社记者: 陆昊省长,您对黑龙江过去五年经济发展怎么看?结合十九大报告,您认为今后黑龙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陆昊代表: 做好地方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是领会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并结合省情贯彻落实。过去的五年,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感到,区域经济发展有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发展的领域和技术路径,二是体制机制,三是思想观念、干部作风、发展环境等。面对油煤粮木集中负向拉动的严峻挑战,在省委正确领导下,我们一方面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培育新增长领域;另一方面从深层次推动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市场化改革、转换发展动能。全省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在能源工业增加值减少1587亿元的情况下,2016年经济总量比2012年多出1600多亿元,实际上新形成了3000多亿元的经济总量;一产、三产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工业占全省经济总量由2011年的22%下降到2016年的不到8%;新动能、新增长领域培育初步见到成效,2016年末全省各类市场主体是2012年的2.2倍;水利、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投资为历史最高;大力推动政府改革;对俄合作取得重要突破;在经济下行压力中保持民生持续改善,减少贫困人口139万人。
龙江经济工作的重点初步考虑从贯彻报告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工作部署入手。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既是重大判断,也隐含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我们要面向全国、立足龙江,把龙江多年积累的农业、林业、生态优势从供给侧角度释放出来,培育新增长领域,一方面继续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种植、养殖,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全省创造更多经济活动,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以良好生态和独特冰雪资源为省内外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继续推动旅游养老健康体育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报告还鲜明提出了深化改革推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抓住了龙江的要害。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市场化改革是实现龙江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报告对先进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现代农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部署在龙江也都大有可为。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为实现龙江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而不懈奋斗。
凤凰卫视记者: 前一阶段人民日报曾以“孔雀不再东南飞”为题,报道黑龙江去年过半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能否谈谈黑龙江是如何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发挥人才作用的?
王爱文代表: 近年来,黑龙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采取务实有效措施,集聚人才为振兴发展服务。
第一,实施开放的人才政策,努力留住人才。省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相继出台关于人才方面的文件。一是聚焦解决人才管理体制方面的难点问题。坚持放权松绑,减少对人才不必要的限制。二是推行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改革。健全完善技术入股、股权期权激励和分红奖励等激励政策。三是改进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支持方式。突出高端引领,实施“龙江学者”支持计划、“龙江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专项人才支持工程。
第二,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努力留住人才。一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其中,2015年正式运营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仅用2年多时间,就集聚了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级技术顾问10人,吸纳了68名博士、369名硕士,有200多人从省外引进,去年营业收入6.59亿元。二是搭建成果转化平台。2015年全省启动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三是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全省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腾讯众创空间等专业孵化器176个,在孵企业3000多户。四是搭建柔性引才平台。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
第三,创建优质服务环境,努力留住人才。一是积极推进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今年,我们出台了《省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方案》,为每位省级党员领导干部确定了2名联系服务的专家,加强与专家的思想联系和感情交流。二是注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营造重视人才的舆论氛围。比如,今年7月在《黑龙江日报》头版开辟“青年英才耀龙江”专栏,重点宣传报道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典型,目前已刊发17期。通过类似举措,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舆论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中央电视台记者: 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16个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如何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使其成为东北振兴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王兆力代表: 哈尔滨新区规划总面积493平方公里,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呼兰区、平房区三个行政区的部分区域,涵盖哈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人口近50万。
国务院批复新区的定位是“三区一极”,即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设立哈尔滨新区,主要目的是发挥新区先行先试和引领带动作用,为全省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为什么划定这个区域作为哈尔滨新区?一是,这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有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230余家,30余家大专院校以及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孵化器、创业基地等,科研成果生成、转化能力都较强。二是,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第二产业占全市1/4以上,产业集中度高,食品、装备制造、医药三个行业占新区93.1%,占全市近50%。三是,发展空间大。新区城镇建设用地233.8平方公里,还有一半没有利用。四是,对俄合作有一定基础。产业和科技合作、文化交流、人才交流、金融合作等基础较好。另外,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
近两年来,新区围绕“新”字做文章。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的新区、改革创新的新区、法治环境优良的新区。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二是管理体制创新。新区管理机构、三个开发区管理机构和行政区管理机构合一,实行大部制,三区党政机关工作部门精简60%以上,实行扁平化管理,推进“区街一体化”,一级政府对企业。三是机制创新。学习自贸区管理模式,推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网上联合审批”制度,新区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推行“流程再造”,减少审批事项,“多取消,审一次”,优化流程,方便群众。四是以作风整顿为切入点,推进法治建设,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俄罗斯塔斯社记者: 黑龙江作为中国与俄罗斯接壤的沿边省份,我想问的是黑龙江如何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方位对俄开放新格局?
贾玉梅代表: 感谢对黑龙江与俄罗斯合作交流问题的关注。根据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讲话精神,结合我省发展实际,下一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力推动:
一是进一步推动战略对接。为推动“一带一路”与俄欧亚经济联盟和远东地区开发战略对接,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我省提出“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的发展定位。打造一个窗口即: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建设四个区即:黑龙江(中俄)自由贸易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示范区、面向欧亚物流枢纽区。目的是全面提升中俄地方间开放合作水平,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二是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我省是深化对俄合作的重要通道,是东北亚地区多边贸易合作的中心地带,也是联系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桥梁和纽带,东出可通过俄方港口经海路抵达日韩,西联可由陆路经俄罗斯通往欧洲。随着哈俄、哈欧班列常态运行,哈尔滨至叶卡捷琳堡等空中航线建设,以及中俄陆海联运大通道持续推进,将进一步推动对俄合作向俄罗斯全域拓展。
三是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我省将优化对俄贸易结构,提高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商品比重。引导合作从边境贸易向加工、投资、园区建设等方面扩展,巩固农、林、矿产、能源等领域合作,拓展在高新技术、电子商务、资源精深加工领域合作。借鉴中国自贸区经验,打造跨境产业链,建设境内外联动、上下游衔接的跨境产业合作基地。
四是进一步强化基础保障。积极参与俄“滨海1号”国际交通走廊建设,加快推进“三桥一岛”建设,形成“东出西联”跨境运输通道。继续加强双边联检部门沟通,推动双方通关便利化及标准互认,完善双边贸易、投资自由化相关政策。加强我方对俄投资企业的咨询培训、法律服务等工作,形成合作发展新动力。加强双边教育、文化、旅游、养老等全方位交流合作,夯实互信基础、凝聚发展共识。
据《黑龙江日报》北京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