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韬洞察:中国外包从巴勒斯坦学到什么?
中国人熟悉巴勒斯坦,大都来源于电视上几乎每周都有的巴以冲突报道。但巴勒斯坦IT或者巴勒斯坦外包,就是业内人士,未必比知道月亮上最大的火山名字要多。2015年数据显示巴勒斯坦人均月收入只有85美金,人口510万(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型城市),平均失业率23%,年轻人失业率39%。百度百科描述其为“百废待兴”,依然处于战争冲突的国家。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东国家这两年在全球外包领域脱颖而出,成为一闪耀的新星。
今年7月鼎韬与美国SIG(美国外包服务集团)正式建立全球战略合作关系。作为双方客户资源了解的一部分,鼎韬高层今年首次亮相这个以会员企业高达75%以上为美国企业买家决策人俱乐部的全球峰会。SIG的正式会员标准是每年有20亿美金以上采购额的企业,作为少数派的供应商的入会标准更是业内最严格的。在超过800人的大会现场正式介绍鼎韬后,SIG的CEO Dawn Tiura与副总裁Geoff Talbot建议鼎韬高层与来自巴勒斯坦的代表团做一个直接交流。了解了巴勒斯坦外包发展轨迹、取得的成绩和创新做法后,让人唏嘘不已,大开眼界!
巴勒斯坦外包的发展是同时在ITO和BPO两项外包主营业务上实现的。这与不少新兴外包区域只在ITO或BPO拓展有所不同。凭借优质的人才和低廉的价格,巴勒斯坦吸引了一批诸如谷歌、英特尔、微软、思科、惠普以及Salesforce财富250强的科技大型企业在其冲突地区建立了令人瞩目外包基地。几年下来,巴勒斯坦外包业务的成熟促使这些外包买家逐渐把高端的研发工作也逐渐给了当地的软件公司,并培育了稳定的外包人才队伍。其中,一家叫做IConnect的园区兼企业成为了美国两家中型公司Medcor和AECC的专职离岸外包基地。这些业绩,在竞争白热化的国际外包市场上,即便是一些外包基础较好的国家都未必能达到,更不用说每日处于战争边缘中的巴勒斯坦了。
那么,在外包业务底子薄弱、地区政治不稳定、基础设施匮乏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巴勒斯坦的外包代言人Russ Rosenzweig与IConnect的负责人Kais Salhut总结了近十条成功的经验。在鼎韬看来,有些经验未必有效,也未必关键,但以下三条的确值得新兴外包地域,尤其中国外包借鉴:
【1】坚韧不拔的职业精神。 这种敬业态度,不仅仅体现在工作能力和效率上(炮火连天下,还能够写程序,坚韧是最基本的条件),更是表现在市场营销与客户开拓上。例如为了得到一个关键客户,尤其是类似谷歌、微软这样的行业巨头,巴勒斯坦外包负责机构不仅动用自己的人脉,就连以色列、美国敌对国,甚至别的阿拉伯国家的资源都能用上。不仅一年,而且连续数年地经营,兢兢业业。
【2】突出并放大已有优势。 巴勒斯坦外部环境恶劣,政局不稳,于是其人才队伍向往办公室内的工作,并且能够把高于当地收入的工作作为家庭支柱的事情来做,这种对工作的忠诚度,使得员工得以细致和专业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此外,人才作为外包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以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为主要构成的巴勒斯坦,在IT及科技人才储备上蕴藏优势。“敬业+专业”现在对外包买家而言,比每小时少几美金更具价值。这也是被考虑成为长期合作伙伴的基本素质。
【3】国际化的管理和营销能力。 对于离岸外包而言,接发包国之间语言互通、文化契合度的高低现在成为降低外包成本、提升外包成功率的关键要素。而巴勒斯坦外包的主要负责人均精通英语与美欧文化,相比印度、巴西等主要外包实施国的高管,更加能实现无障碍交流、互相理解。巴勒斯坦外包团队在接包项目上,严格按照客户(以美国为主)规定的流程进行实施,在质量管理上不打折扣。这不仅在交流上,更在管理上,免去了大量外包业务买卖双方的交付成本。
巴勒斯坦外包发展之路还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思考-敌对者未必永远敌对,竞争者未必永远竞争。巴以历史矛盾由来已久,但近些年巴以两国正在借助在科技、商业上的合作来化解冲突,促进区域和平。以色列科技产业在全球颇具特色甚至在某些领域优势明显。随着以色列薪资水平上涨,不少企业开始对巴勒斯坦高质量,低成本的科技人才动了脑筋。据国际灾难救援组织统计,巴勒斯坦科技业中有32%公司透过销售及外包等合约与以色列公司合作。同时2013年巴勒斯坦西河岸地区科技公司能够成长至300多家,雇用员工逾4500人更是得益于以色列的投资、训练与资金,这些因素客观上给巴勒斯坦科技外包发展带来难得的市场机遇。
高唱“超越”战歌近十年的中国外包,现在清静多了。鼎韬认为,这是好事。中国外包市场的重要性(无论买家还是供应商),外包人才与技术水准都没有因为外观的“清静”而降低了,反而因为平静而更显分量。假如现在是中国外包“退而结网”之时,那学习各方经验尤其重要,哪怕是巴勒斯坦。谦虚与扎实是中国外包恢复活力的两大药方。
来源:中国外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