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科技宅男的太空求生传奇

07.12.2015  12:16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 杨宁舒) 一望无际的红色荒漠中,宇航员马克·沃特尼面朝下躺着,整个人几乎全被埋在沙子里。在他缓缓苏醒的那一刻,他不知道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所有队友都离开了,并按照规矩把他的“尸体”留在了寸草不生的火星上。几十亿年的孤独与荒凉扑面而来,他很纳闷自己怎么没死得更干净些……

  伴随着好莱坞重磅科幻大片《火星救援》的上映,原著《火星救援》亦激发了科幻迷的购买热潮。很多人在纠结:先看电影还是先看小说?

  做个有趣的人,哪怕你只能活“300天”

  《火星救援》讲述了一名落难宇航员,孤身在火星上求生的故事。它是科幻作家安迪·威尔的处女作。安迪·威尔从15岁起就被美国国家实验室聘为软件工程师。这个沉迷于相对论物理、轨道力学和载人飞船的“太空宅男”,于2009年将自己的小说《火星救援》贴在个人网站上,供人免费阅读。在众多读者的强烈要求下,他在亚马逊平台上发布了作品,收费0.99美金,没想到花钱买他小说的读者比免费阅读的读者更多。2013年3月,兰登书屋以六位数买下小说的版权。

  小说的开头,苏醒后的马克拖着受伤的身体爬回了“栖息舱”。他把所有物资过了一遍,发现由地球发射来的火星飞行器里,有足够全体船员生存56天的物资。他们在第六天大难临头,这样算下来,剩余的物资还够养活6个人50天。现在只剩他一个人,那就是够活300天。

  他对自己说:

  这还没算上省着用的时间,结论是我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我想过该怎样活下去。并非全无希望。大约四年后,就会有阿瑞斯4的船员抵达火星,假设他们不会因为我的“死亡”把整个计划取消。那么现在,我的任务很明确:找到与地球恢复通讯的办法。我承认,对于怎么用一年的食物撑四年,我现在还没什么想法。事情总得一件一件来……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部严肃而沉重的作品,那就错了。马克完全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悲观绝望,读者可以一边看他利用科技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一边还能听他喋喋不休地吐槽。这位“火星段子手”一边逃生一边自嘲,着实让人忍俊不禁。他在“可怕至极的迪斯科音乐”的陪伴下,挥汗如雨地在火星上建设蔬菜大棚,并用土豆殖民火星,成为太空第一海盗;读者看着他一步步改造漫游车,横穿红色荒漠;然后开着“敞篷飞船”飞上太空,不禁会感叹:这家伙连逃生都玩得这么嗨!

  难怪有读者评价说,《火星救援》的一大优点是逗趣幽默的行文,永不停歇的自嘲与玩笑是支撑主人公度过寂寞旅程的终极武器,也是乐观、勇敢、坚毅等可贵品质的自然外化。他告诉我们,做个有趣的人是多么重要,哪怕你是在外太空的荒漠上独自求生!

  每个人都有一种本能:把同伴救出来

  看《火星救援》,你需要恶补一些科普知识。小说用精确的物理、化学和植物学数据,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宇宙都不怕”的火星生存指南。每一个氧原子,每一个卡路里,都关乎到主角马克的生死存亡。

  除此之外,很多人也注意到了小说的另一个动人之处,就是“举全球之力、不惜代价营救一个人”的背景设定。

  马克在获救之后写到:

  我在想,那么多人合力来救我这条小贱命,真是件难以理解的事。我的队友们牺牲了一整年时间回来找我。NASA有无数人日夜工作,就是为了拿出漫游车和MAV改造方案。中国国家航天局放弃了他们从事多年的项目,就为了贡献一台助推器。为了营救我,一定花费了数亿美元。

  好吧,我想我知道答案。有部分是因为我代表了进步、科学,还有我们梦想了几个世纪的行星际未来。但说真的,他们这么做的真正原因是:每个人都有一种本能,那就是把同伴救出来,有时候可能看上去不太像,但事实确实如此。

  远足的人在深山里迷路了,人们会发动搜救。火车出了事故,人们会排成长队献血。地震毁了一座城市,全世界的人都会捐出紧急物资。这种本能扎根于人类社会,每一种文化都不例外。是的,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但有多得多的人愿意这么做。正因为这样,才会有几十亿人站在我这边。

  电影高科技立体呈现“火星奇观”

  2015年10月,由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执导、马特·达蒙主演的电影《火星救援》上映,再次激发了小说的购买热潮,直接将它推向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榜首位置。

  小说的最后,马克充满温情地写到——

  今天我就要上刑场了,我不能说我还开心得很。要是MAV直接爆炸,倒也不算最坏的情况,我不会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但是,假如错失掠过,我就只能飘浮在太空里,直到耗尽最后一丝氧气……

  我还是不能相信真的走到了这一步。我真的要离开了。这片寒冷的大沙漠,在过去一年半里,一直都是我的家。我可怕的求生之路开始变成例行公事:早晨起床,吃早饭,照顾作物,修东补西,吃中饭,回邮件,看电视,吃晚饭,上床睡觉,过着现代农民的日子。接下来我又成了一个卡车司机,跑了趟跨越小半颗行星的长途。最后,我变成了装配工人,用任何人都不曾想过的方式改造了一艘飞船。在这里我基本上什么都干了一点,因为这一大片土地上只有我一个人。

  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我没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也无须对抗严酷的自然。我吃了一个火星土豆,在漫游车里睡了最后一夜,尘土飞扬的红沙地里留下了我最后一个脚印。今天我就要离开火星,要么死,要么生。

  电影《火星救援》运用了高科技手段,把《火星救援》中描述的情节和种种场景,变得真实可信。特别是结尾,马克离开火星的一刻,颇为精彩震撼:他在太空中刺破宇航服,获得推动力,与查斯坦对接成功,令观众拍手叫绝。而他自己调侃成了“钢铁侠”随意飞,又让电影笑料十足。

  虽然无法表现小说中的种种技术细节,但是电影把人们想象中的事物变得真实可信,依然令《火星救援》成为本年度最火爆的太空科幻大片,收获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火星救援

  [美]安迪·威尔著/陈灼译

  译林出版社/

  2015年10月

编辑:鲁光
张献忠沉银遗址被确定在四川彭山
  据新华社成都12月27日电(记者童方)记者27Hljnews.Cn
“莱茵”杯钢琴比赛黑龙江赛区选拔赛举行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潘宏宇)由德国杜塞尔多夫音乐Hljnews.Cn
2015西泠秋拍开槌莫奈作品成交价逾2000万元
  据新华社杭州12月27日电(记者冯源)西泠印社Hlj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