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一旧址”出土战争遗物千余件

24.07.2015  08:59

溶液瓶 图片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黑龙江日报讯 23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考古发掘新闻发布会在省文化厅举行。据介绍,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目前已完成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锅炉房、回水池、动物焚烧炉及部分细菌弹壳厂的调查勘探与发掘,并出土战争遗物1000多件,“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考古取得突破性进展。

   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四方楼”被全面揭露

  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俗称“四方楼”,位于七三一部队旧址核心区南部中央,呈长方形,东西长151.4米,南北宽101.3米,总占地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由细菌实验室、特设监狱、中心走廊及四个庭院构成,是细菌实验和罪行实施最为核心更是七三一旧址最为核心的要害部门。2014年5月~11月,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衔,会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四方楼”进行全面揭露。其中细菌实验室为四周合围封闭的长方形平顶砖混三层楼房,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研究、生产、储藏及活体实验的主要场所。特设监狱关押经“特别移送”,作为“实验材料”的秘密场所。中心走廊是南北贯穿本部大楼、细菌实验室和病毒实验室的主要通道,长度约260余米,宽度2.80米。庭院为对称的四个长方形院落,由南北走向的中心走廊和东西横置的特设监狱自然分割而成,为室外活动场所。

   爆破穴点和焚烧灰坑日军毁灭罪证的直接证据

  爆破穴点和焚烧灰坑的发现,是本次“四方楼”考古发掘的又一亮点。1945年8月,日军临撤退前,曾匆忙就近销毁实验设备,并将细菌实验室炸毁。在第3栋、第4栋和第6栋附近,发现4处实验设备燃烧灰坑,内有木炭,间杂大量的玻璃试管、导管和烧瓶等。在第3栋、第5栋和第6栋等,发现若干处爆破穴点,坑内填满残砖碎瓦,其中出土炮弹、扭曲变形的大型金属设备残片和暖气残片。爆破穴点和焚烧灰坑的发现,是日军侵略者毁灭犯罪证据的直接证据,是不可多得的无可争辩的第一手例证。本次发掘出土各种遗物1000余件,其中包括铁器、玻璃器、铜器、陶瓷、铝和铅制品等,以铁器和玻璃器为大宗。

   锅炉房动物焚烧炉焚尸炉等至2021年将进行连续大规模发掘

  锅炉房位于本部大楼东北,建于1936年,是七三一部队供电、供暖和供热水的设施。在锅炉房遗址的东南50余米处为地下回水池旧址,为地下砖混结构建筑,是发电锅炉冷却回水设施。动物焚烧炉遗址位于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西北400余米,以焚化动物尸体为主,偶尔用来焚化用作试验的人的尸体,为七三一部队三座焚尸炉中的一座。细菌弹壳厂遗址位于七三一部队旧址西北15公里,现存焙烧窑体2座、烟囱2座、烟囱基础2座、五层楼房1座。今年7月至11月,将发掘2座烟囱基础和南部焙烧窑体。

  据了解,在发掘中,对各种遗迹现象进行较为全面的文字、绘图、测量、照相、录像记录,为今后室内资料整理、报告编写乃至研究、保护、复原、展示等,提供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李陈奇介绍,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5年至2021年,将陆续对核心区域内及附近的锅炉房(含海鱼池)、南门卫兵所、给水塔、动物焚尸炉、焚尸炉、地下回水池、动物繁育室、细菌弹组装储存室、特殊武器研制厂、瓦斯发生室、瓦斯地下储存室、航空指挥所、结核菌实验室旧址进行发掘。通过连续、大规模发掘,进一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反人类罪行,为保护与展示及研究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供更为真实的遗迹与遗物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