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取证有了“千里眼”

01.08.2019  22:10

    2018年以来,七台河市检察机关高度重视科技强检建设。根据最高检《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办案指南(试行)》关于收集证据“需要大范围俯视拍照取证的,可以使用无人机航拍”等规定,七台河市院所辖四个基层院均配备了无人机,在助力公益诉讼实时监督、发现线索、调查取证、固定证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提高了监督质效。
   一、强化学习操作,基层院无人机全覆盖
  鉴于无人机属于高科技装备,涉及操作资质等硬性要求,两级院高度重视无人机操作技术学习培训工作。四个基层院组织负责无人机驾驶的干警分别于2018年9月和2019年4月、6月,参加了3个批次的无人机驾驶培训,通过民航局组织的无人机驾驶员资格考试,共有4名干警取得了无人机驾照。各基层院无人机驾驶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和《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案件需要制定飞行计划,强化飞行作业安全管理,无违反相关规定及操作规程现象。按照七台河市院党组关于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科技创新建设的要求,自2018年9月以来,全市四个基层院都配备了无人机用于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其中,茄子河区检察院率先引进大疆经纬M200无人机,桃山区院、新兴区院、勃利县院配备了大疆精灵、智航幻影等机型,较好满足了各自辖区公益诉讼取证需要,且形成了互为补充、共享的联合取证作战格局。
   二、注重实践应用,无人机全面助力办案
  为进一步发挥无人机在公益诉讼取证过程中的作用,至2019年7月末,七台河市院所辖四个基层院无人机共执行取证飞行任务70余架次,累计飞行监督区域面积总计达1400平方公里,共参与办案30件。桃山区院使用无人机对124.5亩盗伐林木现场进行多角度航拍,直观了解生态环境被破坏全貌,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固定了证据。新兴区院利用无人机对倭肯河河道全貌进行拍照,直观展示了倭肯河道流势及造破毁的大致方位,共发现两处非法占用河道堆放原煤、煤泥的区域,创新了线索摸排和证据固定的方式,拓展了案件线索,促进了公益诉讼工作开展。茄子河区院针对无人机视野开阔、动态跟踪角度大等特点,排查了辖区全部涉煤企业料堆露天堆放情况,充分掌握了涉煤企业料堆未密闭堆放的证据材料,年初以来,该院还利用无人机调查取证,协助办理非法占用农用地行政公益诉讼案件8件、非法向倭肯河排放污水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件。勃利县院在办理倭肯河非法采砂案件过程中,利用无人机航拍功能迅速定位非法采砂位置,拍摄到非法采砂船的采砂、运输等全过程,对案件办理起到了重要的证据支撑作用。
   三、加强机制建设,构建常态化管理体系
  通过发挥“睁开天空之眼,实现广视角,借助飞行速度、实现高效率,实施远程监控、实现无死角”无人机助力办案优势,全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全方位监督资源保护、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使无人机在公益诉讼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效能,七台河市院不断在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上下功夫,形成了无人机常态规范体系。
   一是坚持无人机培训机制。 选派干警参加无人机专项培训班,了解无人机最新技术及使用动态,常态组织无人机使用人员认真研习《无人机技术辅助公益诉讼现场勘验参考资料汇编》,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
   二是完善管理使用制度。 市院加强飞行作业统筹安排,完善了《七台河市检察机关无人机管理使用制度》,逐步探索建立起以市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为中心、实行无人机飞行编队、科学统筹分配飞行任务的无人机管理使用工作新模式,确保无人机管理使用安全、规范、更具成效。
   三是加强应用机制建设 。及时升级匹配应用软件,增强三维建模、倾斜摄影、图像智能比对分析等设备及人员技术力量建设,并在各基层院与市院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中心之间实现同步远程数据传输,切实提高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研判案情、取证固证等公益诉讼工作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