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姓”大家庭里的无言大爱
97岁的彭云松先后收养6名异姓孤儿,演绎超越血缘的人间真情
说来似乎不合常情。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的岁月里,当失去父母的孩子连亲戚都爱莫能助时,却有这样一位男人,先后收养了6名孤儿,又当爹又当妈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家,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而他终生未娶。今年5月,这位已经97岁的老人入选“中国好人榜”,这个“七姓”之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这位老人就是哈尔滨市道外区丰润街居民彭云松。在他普通平凡、清苦自乐、守善无憾的人生里,他用坚守写下芸芸众生中的无言大爱,演绎出超越血缘的人间真情。如今,儿辈、孙辈受他言传身教,继续爱的接力,传承行善助人的家风。
跟我回家
“跟我回家,我养你。”一句话,一生的承诺。彭云松以微薄工资独自抚养大6个孤儿,承担起本不属于他的责任,付出的却是几十年的光阴和心血。
见到彭云松老人是在“雷锋文化旅馆”窄窄的小院里。满头银发,低低的个头,佝偻着腰,目光里透着慈祥,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人。
还是年轻的时候,彭云松从山东平邑“闯关东”来到千里之外的哈尔滨讨生活,在黑龙江省化工厅供销处做一名工人,每月工资36元钱。
1954年的冬天,北风呼啸,寒风中,一个瘦弱的孩子在铁道线附近蹒跚而行,眼神流露出一丝绝望。这一切被彭云松看在眼里,他心疼地问:“孩子,多大了?”“8岁。”“家里人呢?”“没了。”……
没有太复杂曲折的思想斗争,彭云松凭着内心深处的怜恤、同情、爱心,毫不犹豫拉起孩子的手说:“跟我回家,我养你。”
彭云松生命中的第一个“儿子”——闫景成,就这样有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家。此后,收养孤儿占据了彭云松的整个心胸。1966年,收养了5岁的栾景通和11岁的张秀清;1967年,收养了12岁的郭廷忠和9岁的高玉滨;1969年,彭云松又从山东老家带回来孤儿刘玉忠。不同姓氏的7个人,以彭云松为纽带,成了没有血缘但亲情更浓的一家人。
平时,一家人住在收发室后面的一个小屋子里,兄妹挤着睡大通铺,常常喝粥果腹,有时候过年都吃不上一顿饺子。
邻居们看着彭云松一家太艰难,有时将一些旧衣服送给他。他如获至宝,将旧衣服剪裁给孩子们穿。
岁月在悄悄地向前延伸,孩子们陆续上学。为了缓解家中的困难,工作之余,彭云松开始出去捡破烂、找零活。为凑够孩子的学费,他还养了5只羊,每天天没亮就起床挤羊奶,拿到早市上卖。
言传身教
一生未娶、拒绝送孩子去孤儿院、拒绝孩子跟自己改姓……在一些人眼里,彭云松是个怪人,可在孩子们的眼里,他很伟大,不仅仅是将他们抚养成人,还言传身教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人。
当彭云松正把培养儿女健康成长作为他整个人生的目标时,远在山东老家的亲人和在哈尔滨的同事开始劝说他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找机会赶紧娶个媳妇,生几个亲娃。“6个孩子无依无靠,已经够可怜了,我再把他们送到孤儿院,他们不就又没家了吗?”彭云松说,“我这里好歹算个家,就算没妈疼,也还有个爸在管啊!”
数十年来,彭云松对这个有7个姓氏的“大”家庭倾注了绵绵不绝的父爱,对个人的考虑微乎其微。孩子们不止一次劝爸爸找个伴儿,有个自己的骨肉。彭云松听了总是摆摆手:“你们不就是我的亲骨肉吗?”
几次三番,儿女们提出要随父亲改姓彭,他说啥也不答应。“改姓不是我的心意,你们的父母虽然不在了,但留下了后代,我不能做破坏血脉的事,你们该姓啥还姓啥。”
儿女们唯有无奈。“他总教育我们,人这一生得多为他人着想,多行善助人,千万不能做犯法的事。他从来没给自己多考虑一些。”
做有用的人
彭云松只是一名普通工人,没有能力供孩子们上大学找好工作,但他经常告诉孩子们要自立自强,如今他们都已成为老爸眼中“有用的人” “6个孩子都是自己立业、成家的,我一点心也没操。”回想过去,一点一滴像老电影一样在彭云松老人脑海中放映着。他说,这辈子自己没有遗憾,这些孩子都不孬,值了!
调皮的老二郭廷忠16岁那年被部队招兵入伍,彭云松听到消息后,兴奋得直搓手。临走前,彭云松从怀里掏出15元钱塞给他,笑眯眯地对他说:“珍惜机会,争口气。”郭廷忠接过被包得严实实的、带着体温的钱,望着花白头发的彭云松,低下头,无声地哭了。15元钱啊,那是他们一大家子人半个多月的生活费!
岁月在悄悄地流逝,当年的孤儿都已长大成人。他们读的书或许并不多,受教育情况最好的老五栾景通也只是高中毕业,但在各个行业里都成为父亲眼中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的还成了哈尔滨市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全国孝亲敬老模范,有的获得了“全国社会责任贡献奖”。
爱的接力
数十年岁月如梭,彭云松培养出6名爱家敬业、懂得回报社会的好人,他行善助人、无私奉献的一生深刻影响着儿孙们的处世为人。孩子们说:“最大的收获,是要有颗善良的心,将来不管做什么,首先知道帮助别人,这是我们从小形成的想法。”
1999年,栾景通在哈尔滨市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专职免费服务的雷锋车队,十几年来已投入400多万元,免费为社会残疾群体、孤寡老人、贫困市民、考生等群体提供救助和爱心服务。“老爸经常说,咱好了应该多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作为中国雷锋车队的秘书长,栾景通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时光荏苒,小院中的彭云松在回想起与6个孩子共同走过的艰难人生路时,总是坦然一笑,就像讲述一个故事般轻松。有那么一个瞬间,彭云松默默坐在小凳上,听儿女们交谈。那一刻,不知是不是回到几十年前在铁道线上、在工厂门口初遇这些孩子的时候,他们眼神无助、衣食无着、被人遗忘,他对孩子们伸出了手,说:“跟我回家,我养你”。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