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赶“烤”印证冰城温度

28.08.2015  08:52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哈尔滨全城再次充盈着潮水般的感动。

  带着三个脑瘫女儿的“坚强妈妈”刘星,从外地来哈,艰难地撑起一个小生蚝摊,撑起三个女儿康复的希望。

  她以坚韧的母爱感动了冰城人,也在这座“温暖城市”所回馈的倾城大爱中,迎来了整个家庭命运的“逆转”。

  就在“坚强妈妈”的故事见报的同一天,哈尔滨市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召开。荣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这一“荣誉金牌”的哈尔滨,发出了创建文明城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动员令。

  这是巧合,也是一种相互印证。

  哈尔滨人用自己的真诚、善良、互助、友爱,宣示着这座全国文明城市蓬勃向上的力量。

  (一)

  市井深巷中,一个小小的生蚝摊,成为生动展示哈尔滨城市文明的温馨窗口。

  “来4个生蚝,给你50元钱不用找了!”“以前就来这儿吃生蚝,怎么从来没听你提过家里的事啊?”“孩子现在情况怎么样,我们可以去看看吗?”“我不要生蚝,就来给孩子送500元钱”……

  20日傍晚,这样温馨的一幕出现在刘星平素支起生蚝摊的小广场。数百名市民早早聚集在此,他们以购买爱心生蚝的方式,向“坚强妈妈”表达他们的敬意和支持。

  就是在这一天,《哈尔滨日报》以《妈妈的烤生蚝小摊撑起脑瘫三胞胎的希望》为题,报道了年轻妈妈刘星的三胞胎女儿全部被诊断为脑瘫,她支起一个卖生蚝的小摊,为孩子筹集康复治疗费用的故事。

  报道经《新晚报》微信公众号转发后,当天就创下70多万次的阅读量,刷爆朋友圈,点赞数近10000次。一日之间,“坚强妈妈”成为举城关注的话题。

  秋夜初寒中,生蚝摊暧意融融,3个小时里,近300位市民来给小摊“捧场”,100个烤生蚝“”出了3.3万余元,是平时收入的165倍。

  此时此刻,烤生蚝成为冰城最有人情味的美食。通红的炉火映出了刘星热泪盈眶的感动,也映出了哈尔滨人的古道热肠。

  爱心一旦被点燃,就会如潮水般扩散,一浪高过一浪。人们突然发现,原来,感动是会“传染”的。

  “坚强妈妈”刘星的坚韧乐观感动了哈尔滨人,哈尔滨人的爱心善举又感动着更多的人,因爱荡起的涟漪一圈圈扩大,让整座城市沉浸在和睦共生、守望相助的温暖之中。

  感动让人们迅速行动起来:邻近商贩给生蚝摊装上遮阳伞;水产商人免费送来1200只新鲜生蚝;按摩师主动承诺愿为脑瘫三胞胎免费按摩,小朋友在妈妈陪伴下送来了衣服、玩具;当“坚强妈妈”领女儿赴京看病时,志愿者主动接下了她的生蚝摊;就连不能亲临现场者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动,哈报微小店为刘星募捐推出“虚拟生蚝”销量达上万只……

  倾城之爱让刘星一家的命运为之逆转,短短7天,社会各界的总捐款达到30余万元。虽然这距为三胞胎手术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但足以让一个奔波求生的困顿之家暂时安顿下来,从容谋划充满希望的明天。

  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芒,一个温暖故事亮出城市底色。

  “坚强妈妈”一家充溢幸福的冰城奇遇,是哈尔滨当选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生动注脚。有网友留言说,生活在这样有温度的城市是一种幸福,而成为提升城市温度的参与者,更是一种幸福。

  在北京求诊期间,刘星一家接受了一家电视台的采访。节目嘉宾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教师于志凌感慨地说:“看过报道,深感《哈尔滨日报》是良心媒体,哈尔滨是一座温暖城市。

  这是一位“旁观者”的由衷评价。

   (二)

  “坚强妈妈”的故事并非偶然发生。检视哈尔滨的城市日历,我们看到数不清的类似故事——

  面对江中挣扎的落水者,杨惠大妈纵身一跃;面对从楼上坠落的少年,谢尚威挺身托举……在危难发生的一瞬间,他们,用坚定的臂膀,挽生命于即殒。

  面对大雨中焦急的考生,出租车、私家车合力打通“送考通道”;面对与死神赛跑的外地求医者,爱心的哥从入城口到急救室搭起“生命之桥”……在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他们,用滚动的车轮,丈量出城市的温度。

  面对自立自强的脑瘫患儿成成一家,全城市民争吃一碗爱心豆腐脑;面对最美教师张丽莉的舍身义举,整座城市跟着哭、跟着笑……在情与义的大考面前,人们,随时都能爆发出爱的共鸣,且总是不约而同。

  冰城,一次次被自己感动得泪流满面。

  感动的潮汐渐退,理性的思索开始——是什么样的力量赋予这座城市温暖的个性?是什么样的社会土壤培育了这座城市向善的本能?

  是“哈尔滨风尚”——一种已融入城市血脉、根植日常生活的文明基因。在每一个感动的触键下,都会把舍己救人的奉献精神、珍爱生命的高尚情操、助人为乐的大爱情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哈尔滨,一座有情有义、真诚善良的温暖之城——也是其头上那顶“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上,最闪亮的底色。

   (三)

  “坚强妈妈”的故事,起始于城市的“泪点”,呈现为媒体的“焦点”,共振成城市的“沸点”,最后刻录为城市文明的新“起点”。

  在这一过程中,“哈尔滨风尚”不仅濡染着冰城人,也在感恩中与传承中升华。

  25日,刚从北京回来的“坚强妈妈”一下火车,就来到志愿者帮她看管的生蚝摊。她流着泪对大家深鞠一躬:“你们的帮助和捐款已足够我们一家渡过眼下的难关,未来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感谢你们,感谢哈尔滨。

  另一组镜头,同样有象征意义——

  秋风渐凉,“坚强妈妈”的生蚝摊前,依然人头攒动。不时可以看到小朋友在父母的带领下蹒跚至摊前,递上一张50元钱。“请收下,这是给小妹妹治病的。

  这一刻,爱的种子已经播下。在刘星心里,在小朋友心里,在周围每个人心里。有朝一日,这些因爱滋长的种子将化作“春蕾”,绽放出满园繁花,把更多的爱传播。

  爱的滋养、善的培育让“哈尔滨风尚”枝繁叶茂,也让“温暖城市”成为哈尔滨的“常态”。

  “温暖城市”的每一个故事都会点燃公众爱心,产生社会共鸣,让爱之光从点延成线,从线展成面,不仅支撑起时代的道德高度,更为哈尔滨人精心呵护的精神家园注入不尽的生机和活力,为社会发展进步凝聚起巨大的精神力量。

  文明提升无止境,创城永远在路上。城与人的良性互动不断为“哈尔滨风尚”赋予新的内涵、注入强大生命力。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中,为哈尔滨迈向城市文明的更高层次提供持久动能。

  一座总能激发爱与感动的城市,必将拥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