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师生深入基层开展“万名大学生进万村”社会实践活动

17.02.2015  11:32

      伴随着迎接羊年的步伐,我校近5000名学生没有在家享受寒假,而是选择奔赴全国各地基层一线,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万名大学生进万村”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实践青春,知行合一”为主题,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社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全面推进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化,引导我省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绿色食品产业,组织和动员师生广泛开展科普实践活动,帮助公众建立科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三位一体的实践活动模式,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与我校联合发起了“科普之冬”专项社会实践活动。2014年12月,校团委发布了“科普之冬”专项实践活动立项通知,全校共有15个学院的101支团队通过审核立项,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校“科普之冬”实践团队深入我省基层农村,通过制作科普挂图、视频,农业技术实用手册等方式帮助基层农民了解、掌握绿色食品产业生产环节中涉及的实用技术。同时,围绕我省冬季农业科普活动的现状、问题和农民实际需求开展调研,积极营造浓厚的科普活动氛围,为我省科普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得到了省科协和当地的认可和好评。
      同时,我校各个类别“万名大学生进万村”社会实践团队在寒假期间也陆续深入到农村基层、生产一线了解情况,为农民提供专业咨询与指导,为农户解答疑难问题,为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实践团成员向技术人员了解设备使用方法

实践团成员在提取土样

实践团走访一线生产车间

实践团成员为农户解答问题

      园艺学院 忍冬花落、蓝靛果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尚志市长营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普调查实践活动。在指导教师霍俊伟、杨国慧的指导下针对我省绿色小浆果产业发展,树莓、蓝莓和蓝靛果的育苗技术、栽培技术、常见病虫害防治和后期采摘技术进行了讲解和培训,还向社员发放了调查问卷,针对当地绿色小浆果产业发展现状、品种选育、销售渠道和社员收入等情况进行调研。 农学院 赴望奎县莲花镇大豆病虫害预防知识普及”社会实践团队在陈庆山、宁海龙、李文滨三位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帮助当地农户普及大豆病虫害相关知识,针对当地多发的大豆疫霉根腐病、花叶病、食心虫等病害防治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当地豆田进行土壤取样,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大豆种植田间管理计划。 食品学院 关于哈尔滨市残疾人就业情况调查”社会实践团队对黑龙江省残疾人联合协会、哈尔滨市香坊区残疾人就业中心等单位进行走访,对现阶段哈尔滨市残疾人就业状况进行调查,了解我省城镇残疾人就业及生活的基本现状,还与已就业的残疾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就业途径、生活状况以及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力争为我省城镇居民就业及社会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经济管理学院 赴宝清县白瓜子产业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宝清县白瓜籽交易市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开展调研活动,就宝清县白瓜子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白瓜子发展对策及思路,并整理成相关对策和建议提交给当地农业推广部门,为提升宝清县白瓜子产业化发展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助力。 动物医学学院 赴双城市畜牧养殖实用技能学习体验”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双城康达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开展畜牧养殖技术体验学习活动,实践团同学参观了养殖场的牛舍和仪器设备,学习了解了挤奶器、储奶装置和奶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亲身体验操作,使课堂学习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水利与建筑学院 农村生活能源转型”社会实践团队赴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乡对当地农户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对农村新能源的使用途径、方法的宣传普及,帮助当地农户减少生产生活能源浪费,改善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了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目的,实现了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电气与信息学院 寒冬凛风吹,温情暖人心”社会实践团队赴兰西县榆林镇开展圆梦计划社会实践活动,针对当地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开展调研,并在兰西县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有关工作人员就如何与留守儿童相处、交流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并在当地与留守儿童开展了课业辅导、情感陪护、兴趣培养等互动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呼吁当地更多人去关爱留守儿童。 文法学院 法制进基层”社会实践团队赴哈尔滨市道里区民茂社区积极向民众宣传“单独二胎”政策,增强民众对该政策的理解。通过调查问卷、影音资料待形式回答居民群众提出的相关问题,同时举行小型宣讲会,并对符合该生育政策的夫妇进行走访,将总结的建议转交给民茂社区相关部门。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育龄群众更准确解读“单独二胎”新政策,更加了解法律政策法规的要求。

实践团成员深入农户家中开展问卷调查

实践团成员走访政府部门了解实践信息

实践团成员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

指导教师与实践团成员走访企业

      自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校团委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将科普调研、科技支农、社会服务融为一体,通过创新组织形式、深化服务效果,拓展活动内涵等工作方式,着力打造师生“知行合一、实践育人”的社会实践育人平台。全校共审核立项“科普之冬”科普教育实践团101支以及“重温红色记忆”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团、“知行计划”科技支农实践团、“圆梦计划”公益服务实践、“法治进基层”法制教育宣讲团、“绿色家园”生态环保实践团等五类社会实践团队709支。最终确定院级重点团队136支,校级重点团队99支。广大同学表示,通过形式实践活动了解了社会、培养了人格、增长了才干,真切体验了农村生活,并使专业实践与科技支农实现了有效结合,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

(供稿/校团委 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