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与气象的不解之缘

13.03.2017  10:37

没错,我也是传统的第三代气象人,祖孙三代都从事基层气象工作,可以说气象工作对我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在我的生活和生命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爷爷是江苏人,当兵转业后1953年来到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县建设安达县气象站,1956年又赴绥化市兰西县参与建设兰西县气象站。在那个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凭两三个人建站,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记忆里听爷爷说起那个时候条件很艰苦,简易的小平房,烧一个小炉子,冬天的时候很冷,用什么东西都要亲手做,那个时候的天气图是需要在广播里收听一些天气信息然后手工绘制,条件特别艰苦,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但直到我工作后看到那时留下的气候资料时我很震撼,字迹相当清楚工整,甚至没有一个歪的或划掉的,这份对工作的认真执着值得我们向祖辈们学习。

到父亲一辈,条件略有改善。办公室变成了水泥结构的两层楼,但是气象仪器全部都是人工的,EL型风向风速计、温湿度自计、气压自计、雨量自记都需要每天换纸并做记号,冬天还要用到毛发湿度表来做订正图,雨量器要用量杯人工量取,冬天时要换上承雪口取回室内量取。

小的时候来父亲单位,觉得这些奇奇怪怪的仪器很好玩,很神秘。在那个全部记录都要手抄保存的年代,依然能做到250班无一错情,这种执着更是一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当我在高考志愿书上填上湛江海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的时候,我也就与气象结下了更深的缘分。参加工作的11年间,从全套人工观测转换到自动站的使用以及现在的能见度和天气现象都是自动观测,取消了云的观测,天气现象也缩减为21种,乡镇自动雨量站和自动土壤墒情的测定使用MOI、SMO、ASOM和MDOS等业务软件,大大减轻了观测工作的任务,获得数据也更加及时,这些都见证了气象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如今的气象工作不仅仅是阴晴冷暖这么简单,日常工作中更要求我们是多面手,特别是在县级气象局。不仅做常规定的观测,还要做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发布、自动站的维护及网络维护以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气象产品发布对政府决策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以及农业生产增收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做好灾害天气预报预警、及各种专业预报能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生活。

作为第三代气象人,祖辈父辈们辛苦扎实的工作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我们有了舒适的工作环境,国家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和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我们新一代气象人任重而道远,用旧经验新知识武装自己,更应不负希望,为气象事业的发展不断贡献力量!(唐晓琳)


(编辑:孙镆涵 编审:袁长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