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惠民生

06.03.2015  11:07

  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专家指出,报告更多强调农村民生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表明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更加重视质量效率和惠及民生。
  ——农业更强:稳定粮食产量目标 提质增效是根本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记者注意到,虽然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达到1.21万亿斤,但今年的粮食产量目标仍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持平。
  “今年粮食产量目标保持稳定,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农业农村的发展特点和情况决定的。这表明了我国农业体系建设正处于一个调整期,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粮食价格体系,更加注重农业的提质增效。”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胡跃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张云华也认为,“1.1万亿斤以上”是一个非常务实的目标,也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调整的重大机遇期。“从国际上看,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低于国内市场,可以适度进口一些,缓解我国农业生产的环境和能源压力。从国内看,我国粮食已经‘十一连增’,库存量还是比较高,财政收购储存压力比较大,这时候保持粮食产量目标稳定是非常合理的。”张云华说。  
  在稳定我国粮食产量目标的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又要求从提高土地质量、发展节水农业、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不断巩固农业基础。这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体系正面临调整,将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和生产方式的调整,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农民更富:拓展多渠道 缩小城乡差距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势头。”政府工作报告对“农民更富”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二是要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04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十一连增”。2014年达到989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连续第5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75∶1。
  新起点下如何拓展多种渠道,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率来提升农民收入。适度规模经营和综合化的社会服务,都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另外要稳定农产品价格和加大农业补贴的力度。”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建议。 
  相对于农业生产效益有很大增长空间而言,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则是近来热议的话题。“现在正在进行的农村产权改革,就是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方面着力,因此要加快推进农村的土地改革、产权改革。”张云华指出,在产权改革的同时,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农民更多地参与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更多地分享改革的成果。
  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专家和代表委员指出,一是要做好扶贫工作,减少贫困人口这个基数;二是加快城乡医疗、养老并轨,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我们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民已经不是生产性的贫困,而是发展性的贫困,在财政扶贫的同时,也需要金融扶贫来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生产经营致富。”尚勋武说。
  ——农村更美:那路那水 记得住乡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农村建设要惠及广大农民。突出加强水和路的建设,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全面完成西部边远山区溜索改桥任务。力争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以垃圾、污水为重点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农村道路、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年来都是农民关注的重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核心内容。“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民生活要改善,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尚勋武强调,“我去过很多农村调研,发现那些真正落后的农村地区,都是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差,农民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闭塞,生活环境也非常差。
  山东省冠县兰沃乡大曲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吉朝说,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对环境和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长期以来,“垃圾围村”困扰着很多农村,垃圾堆、草堆、粪堆等农村“三大堆”随处可见,塑料袋、碎纸和各种生活垃圾满街都是,污水横流,原来清澈的河流也被随意倾倒的垃圾淤死。赵吉朝说,只有农村环境变美了,乡村变靚了,群众有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身体才能健康,“中国梦”才会更美。希望全国所有的村庄都能变得干净整洁,美丽宜居。
  据了解,我国2003年开始大规模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十年多来,全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10万公里,新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40万公里,基本上全国具有建制的村和乡都通了公路。今年我国确保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的年度目标后,到2015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90万公里。与此同时,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将达110万处,受益人口7.4亿人,集中式供水人口受益比例达到近80%,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根据我国农民大量外流的特点,更多地向中心镇、中心村延伸,进而吸引更多的农民集聚,做好相关的道路、饮水工程和公共服务点的建设。”张云华说。
  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院长马宗保建议,为实现“十三五”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应积极探索专管和群管相结合等多种管理模式,借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之机,通过明晰工程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服务,确保工程效益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