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第一案”开庭审理未宣判何去何从亟指明

16.04.2015  12:37
  • 评论
  • 分享
  • 打印
  • 字大
  • 字小
  •   经过两个小时的庭审,审判长提出,鉴于双方对本案相关事实和法律适用争议较大,不适合当庭宣判,合议庭将在庭后进行认真合议,并择期宣判

      4月15日上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二楼的一间能够容纳50余人的审判庭里座无虚席,现场除法院工作人员、原告、被告代理人外,在场旁听的几乎都是来自山东省内以及全国其它地区的记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场面,是由于开庭审理的是我国“专车第一案”。

      今年1月7日,陈超在济南西客站送人时,被济南市城市公共客运管理中心(下简称运管中心)工作人员查处,并被认定为利用滴滴专车软件非法运营,今年2月11日,听证会后不久,他就收到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其行为被定为构成非法营运,罚款2万元。但陈超认为自己并不存在非法营运,所以向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将运管中心告上了法庭,4月15日,该案件开庭审理。

       原告、被告争议较大

       法庭决定择日宣判

      4月15日,上午8时10分许,《证券日报》记者便来到了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二楼审理“专车第一案”的审判庭中,这时已经有一些旁听者陆续到场,大部分旁听者都配带着媒体旁听证。

      上午9时,随着审判长、审判员以及人民陪审员步入法庭,该案件的庭审正式开始。本次庭审中,原告陈超及被告济南市城市公共客运管理中心辩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中:首先,被告是否具有行政处罚主体资格和行政权限;第二,处罚的程序是否合法;第三,被告作出的行政处罚依据是否充分;第四,被罚的法律适用是否正确。

      而双方的诉求分别是,原告认为被告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存在处罚主体错误,认定事实错误,执法程序违法,适用法律错误等诸多情形,请求撤销被告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由被告承担诉讼费用。

      被告方则对原告提出的处罚主体错误,认定事实错误,执法程序违法,适用法律错误等均予以驳斥,认为法院应该撤销对被告的指控。

      在庭审中,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了被告出具的行政处罚依据是否充分。而被告方在庭审现场播放了执法当日的视频证据,视频中,原告陈超承认了自己从济南市八一银座广场接了两位去济南西站乘车的客人。对此,原告代理律师认为,执法人员有逼迫和威胁的口吻,且原告没有收取费用的行为,基于此,原告是否构成非法营运还有待商榷。

      原告的代理律师还质疑了济南运管执法人员的判断标准。他认为,对“专车”的认定存在问题,有法律歧义,以及被告认定原告行为非法营运证据是不够充分的。如果没有收费,也可以算是一件“好人好事”,不能判断为是非法营运。

      而被告代理律师则表示,执法录像中,原告陈超与乘客并不认识,乘客也承认使用滴滴打车软件找到的陈超。在解释与乘客关系时,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先说是朋友,后又说是同事。原告也没有车辆运营证和驾驶员客运资格证,非法营运的事实证据充分。合议庭表示,也会根据法律和证据予以综合认定。

      经过将近两个半小时的审理,中午12时许,审判长提出,鉴于双方对本案相关事实和法律适用,争议较大,不适合当庭宣判。合议庭将在庭后进行认真合议,并择期宣判,宣判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出租司机、专车司机

        “两派”心境不同

      庭上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庭外争论还在继续。记者在法庭外发现,参加旁听的人已经分为了“两派”,经过打听才知道,两方分别是济南市的出租车司机和专车司机。由于上述案件涉及两个不同群体的利益,所以,才分别有了“两派”不同的意见。

      《证券日报》记者随机和出租车司机谈起这件案子时,司机师傅告诉记者,该案件的审理,在出租车司机这个群体中关注度非常高,由于专车软件的推出,使他们的收入受到了影响,“活儿越来越不好干了”,司机师傅告诉记者:“在济南,我们每月的份子钱是4000元,再加上2000元的油钱,一个月即便是拉出6000元才刚刚够持平,还不能算上修车。如果,这次审理专车那边要是赢了的话,我们的活就更不好干了。”而当记者问道,如果这次原告(陈超)起诉成功的话,对正常的出租车司机有什么影响的事,这位师傅用开玩笑的口吻对记者说:“还能怎么办,实在不行就是当专车司机得了,这样赚的还能多一些。”

      据记者从当地了解到,目前,济南市的出租车大约有8000多辆,有数据显示,受到打车软件影响,2014年12月份济南出租汽车的营运数据相比2013年12月份,每车每天营业额下降33元,据此计算,驾驶员每月收入减少1000元左右;从客运量来看,2013年12月份每车每天平均营运31人/次,而2014年同期仅为24-25人/次。

      在开庭审理的当天,有旁听的出租车司机认为,未来出租车怎么改革,专车怎么发展,还得看交通运输部门的态度和相应的政策。

      不过,在庭审现场,旁听的专车司机们则认为,如果陈超胜诉的话,他们以后就可以放心营运了。有一位到场的专车司机认为,专车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出租车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不过,他坦言,济南不少专车是通过私家车挂靠租赁公司接入互联网专车平台的。在客管中心打击非法营运的时候,很多人都担心被查。“说白了,很多人的车即使挂靠在租赁公司,还是私家车。”他承认,一些专车目前涉嫌非法营运。

      但同时,还有的专车司机认为,如果以后没有统一规划的话,任由专车扩张,“大家都没有活干了。如果专车越来越多,不但搅动了出租车市场,专车司机也会受损失,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来表态,出台相应的政策。”

       “专车服务”何去何从

       亟待政策指明

      综合多方观点可知,行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定位专车服务。

      2014年8月,北京市交通委曾明令禁止将私家车挂靠到第三方公司进行汽车租赁,并认定不具备资质的汽车租赁公司从事客运经营为违法行为,此后关于互联网租车是否合法的争论一直未曾停止。

      2015年1月8日,交通部公开表示,当前各类“专车”软件将租赁汽车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并根据乘客意愿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驾驶员服务,是创新服务模式。不过,交通部将私人驾驶车辆混入专车经营的行为定位为黑车。

      而据央视报道,截止到4月12日,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已经累计查处了网络专车涉嫌非法客运的案件共82起,其中,滴滴和快的占50起。

      有人对互联网租车服务拍手称快,有人对专车服务嗤之以鼻,那么互联网租车服务未来究竟应该如何发展呢?

      曾有相关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专车服务,是一种冲击旧有出租车运营体制的新生力量,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城市的出租管理部门,应顺势而为,支持专车服务在各个角落先行试水,包括公开挂牌营运等。“专车服务”是个新事物,肯定会与旧体制、现有的管理规定相碰撞,政府部门要尽量保护改革的力量,培育规范这一新生事物的健康成长。

      但也有人认为,“专车服务”目前仍有很多缺陷,如果贸然试水的话,一旦出现情况便不好收拾,更何况目前国家方面对“专车服务”并未定性,一切还要看国家以及相关监管机构的态度。(记者杨萌)

    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