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打造“图书馆+”新生态

02.03.2016  15:38

  东北林业大学坚持服务师生导向,积极应对“互联网+”形势发展需求,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职能,创造图书馆新的发展生态,努力提升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以资源建设为主增加服务。学校图书馆现有纸质及电子图书期刊总量500余万册,电子全文期刊近2万种,中文数据库69个、外文数据库33个。借助信息导航工具、信息检索工具、收引分析工具、检索查新工具、文献管理工具、数据管理工具、知识发现工具、专利分析工具逐步改变了图书馆发展形态。自2015年开始,凡是有数据库资源的,纸质期刊一律停订。将读者阅读量多的期刊增加复本量,在多个阅览区展放,方便读者阅览。在加大北大法宝、台湾学术、博看等中文数据资源力度的基础上,针对教师和科研人员更倾向于阅读电子版期刊的要求,引进了读者迫切需要的SCI、JCR、Science、ESI、T&F、ACS、SCOPUS、EI、Westlaw等外文资源。作为对电子资源的补充,对于各学科博士点推荐订购的外文原版纸质期刊实行了按需推送服务,定期将期刊推送到相应学院资料室,提高了原版期刊的利用率。

  以数字技术为要升级服务。学校大力开发图书馆应用系统。近年来,学校先后开发设计了图书馆设备报修系统、读者网上预约书包柜服务,有效开展系统管理、日常维修与计算机维护等工作。2013年10月,图书馆成为了学校第一处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的学习场所。2014年4月,开启移动图书馆、电子图书自助借阅。2014年9月,正式开通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设立了“书馆消息”、“图苑新闻”、“书林拾英”等栏目,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查询及在线咨询服务。2015年,在升级图书馆主页基础上,将书包柜、学习间、信息共享空间预约整合为一个预约服务系统。

  以读者需求为本改进服务。学校本着“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从“用户走进图书馆+”向“馆员走近用户”积极转变。服务模式由信息中介转向嵌入式合作伙伴。服务重点由传统服务转向学科服务。服务深度由提供普遍服务、低附加值的服务、点到为止的服务转向提供知识与智力服务、个性化服务、基于研究的服务。服务内容也从文献借阅转向知识组织、信息系统建设,从参考咨询转向知识咨询,从检索、传递转向情报分析、知识发现,从信息素质教育转向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近年来,图书馆实行了一站式全开放服务,每周7天、每天6点至22点连续开馆。自主学习区每周开放110.5小时,借阅服务每周88.5小时。服务群体几乎涵盖了全省98%的高校和80%的科研院所。先后为学校出具引进人才引文分析报告、学术论文认定、科研成果评估报告。面向本科、研究生开设了《信息检索与利用》《专利申请实务》等公共选修课,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精品推送服务”,共推出10期“精品书架”共计4229册图书。

  以文化引领为旨创新服务。学校始终坚持文化建馆、文化育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中国林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先后落户东北林业大学。坚持以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读书系列活动,成立了学校阅读推广委员会,聘任了首批师生领读者。精心打造了影视欣赏、秀空间、国学精粹、百家对话、学子论坛、读者沙龙、成栋书院、真人图书馆、书画笔会、我爱记诗词等品牌特色活动。涌现一批“悦读团队”、“勤读团队”、“爱馆团队”、“悦读之星”、“勤读之星”、“志愿之星”等有代表性的集体和个人。学校荣获“全国林业院校优秀图书馆+”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