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科研团队破译林木遗传密码

26.03.2015  12:34

  近日,黑龙江省公布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名单,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成功入选,该实验室摸清了东北及内蒙四省区常见树种的区划分布,为东北地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研依据。

  选育良种,是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的核心。“比如同样是落叶松,在小兴安岭南部的落叶松长的就比大兴安岭要快,如果按照速生的要求来讲,这样的种子肯定是‘良种’。但是如果把这样的种子拿到大兴安岭种植,由于它生长速度快,可能没等长成,就会被冻死。”林木遗传育种国家生物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桂丰介绍说,“种子的生长需要知冷知热,只有找到适宜种子生长的环境,才能让种子生根发芽。做好种源区划,则是这项工作的关键。”

  所谓种源区划,就是在林区按照适应种源的情况,划分出若干的区域,找出最适合这块区域的良种。这需要先对林木进行群体选择,也就是按照林木的生长实际,划分出相应的区域,然后再进行单株选择,也就是在该区域中寻找生长最好的植株,选择良种。种源区划是在林区按照适应种源的情况,划分出若干的区域,找出最适合这块区域的良种。这需要先对林木进行群体选择,也就是按照林木的生长实际,划分出相应的区域,然后再进行单株选择,也就是在该区域中寻找生长最好的植株,选择良种。

  为了做好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白桦、水曲柳等东北地区常见树种的种源区划,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历时几十年,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东林人的努力,终于摸清了东北及内蒙四省区常见树种的区划分布,为科学合理地培育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森林提供了技术支撑。

  单靠群体选择及单株选择选出的良种,只是在自然状态下生长较好的树种,可是有时自然状态下最好的种子也会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时就需要借助基因改良,保留种子的优良特性,改善种子的缺陷基因。

  仅以白桦为例,我国白桦的抗逆性较好,可以很好地抗寒、抗干旱,但是生长的外型却不美观。而欧洲白桦虽然外型直挺,但抗逆性却不好。为了能够让白桦具有外型和抗逆双重优点,就需要对其进行基因改良。“其实这种杂交,就像是跨国婚姻,生出的‘混血孩子’,会兼具父母的优点。”刘桂丰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完成了白桦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鉴定了白桦基因32000余条,为改进白桦的木材品质、提高抗性及生长速度等提供了科研基础。实验室还利用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创制出几十种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的杨树、落叶松、白桦等优异种质材料。

  由于树木的生长周期长,限制了林业科学研究的效率。据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林木基因组学科带头人王玉成介绍,一般林木的转基因,从转化到获得转基因植株,需要一年的时间,目前绝大多数林木都没有建立遗传转化体系等,极大影响了基因功能研究效率。

  目前,实验室立足于东北林区,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林木遗传育种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利用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常规育种等各种技术方法,为东北地区造林培育出了十余种优良的林木新品种,并开展林木的分子生物学、分子育种的基础研究,加强了我国林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作者: 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