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县全力打造黑木耳种植基地

31.12.2014  15:30

      黑龙江省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端,与俄罗斯接壤,气候温和湿润,县域年平均气温6℃,土质肥沃,素有塞北“小江南”的美誉。东宁气候条件非常适宜黑木耳的生长,且品质优异。多年来,依靠自然条件优势和全国领先的栽培技术,东宁县基地规模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发展黑木耳种植总面积10万亩,黑木耳生产12.5亿袋,干品产量5.9万吨,年均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左右,年产值36亿元。目前,全县直接从事黑木耳种植人口达5万人,设立了中国食用菌协会东宁黑木耳分会的协会组织,协调、引领产业的发展;配备专门的菌需物资供应大市场,满足产业发展生产资料的统一、规范供应;扶持建设绥阳雨润黑木耳批发大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销售集散地和价格平抑中心,是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年交易量可达2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批发销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3;目前,东宁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发展黑木耳种植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3356元,位居全省第二位,黑木耳产业成为全县富民强县“头号”支柱产业,也成为东宁新农村建设的最大亮点。

      东宁县委、县政府将黑木耳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高度重视,设立黑木耳产业管理办公室,组织、引领和服务于全县的黑木耳产业。设立每年50万元的黑木耳科技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突破,以科技为支撑提升产业的发展潜力。十多年来,发展建设了食用菌研究所4个、国家级示范园区2个,标准化生产基地26个,实现了生产的园区化。

      2013年为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东宁县引进了最新的生物育种技术,扶持建设了黑龙江佰盛和吉林黑尊2家大型液体菌种、菌包厂,预计2015年可全部完成,项目落成后,不仅满足东宁县及周边地区的优质菌种需求,也将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菌种混乱、菌种退化和变异等问题,使制菌的工厂化水平将实现飞跃性的提升,同时也将整合全县的菌种菌包生产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东宁县围绕打造高端产品,占领高端市场,扶持建设黑木耳加工企业“宏福山珍、北域良人、龙达”等22家,“木耳糖、木耳酱、东北八宝、素菌八宝”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东宁县坚持不懈地推进了废弃菌袋的综合开发利用,用废菌糠和废塑料袋生产活性炭、木质煤、有机肥、再生塑料等10多种产品,2014年重点引进上海热丽集团进行利用废弃菌袋制板材项目,项目落实后将彻底解决黑木耳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为促进黑木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东宁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18)》和与之相适应的实施方案。规划中具体制定了栽培技术、产品加工、菌种菌包加工、菌用机械生产加工、废弃菌袋加工和构建现代市场交易体系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旨在推动黑木耳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加速产业提档升级为目标,全面推进“六化”实施(标准化、集约化、科技化、工厂化、品牌化、组织化),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组织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缩减生产总量,打造绿色有机产品,大幅度提升质量效益,实现产业富民强县的双重目标。

      为扩大东宁黑木耳的品牌效益,先后成功举办了6届中国·牡丹江(东宁)黑木耳节,承办了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现场会、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黑木耳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使以东宁黑木耳为代表的东北黑木耳具有了广泛的市场认知度、影响力和声誉。东宁黑木耳产业的发展,使周边省市看到了发展黑木耳产业带来的实惠,牡丹江地区的海林、穆棱,大兴安岭一带的伊春地区,哈尔滨周边尚志地区,吉林的延吉等地相继效仿东宁开展黑木耳种植,形成了东北黑木耳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