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土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助推精准扶贫

09.10.2016  14:37

近日,哈尔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在通河县召开。来自全市各区、县(市)及市直各有关单位的200余名参会人员在市委副书记王铁强等领导的带领下,走进通河乡村,参观产业扶贫基地,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王仲明同志作为全市唯一驻村第一书记做了汇报发言。市国土资源局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的做法,得到了市领导及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今年以来,市国土资源局将精准扶贫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阵地,将具体的扶贫任务分解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通过开展“党员报到”、“党组织包户”等一系列活动,让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更好地服务群众。

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助推精准扶贫。协助村党支部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重新装修和粉刷,添置了桌椅卷柜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购买了党员学习袋和学习笔记,保证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阵地、有力量、办事有经费。

二是发展年轻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助推精准扶贫。为了解决桦树村党支部组织成员平均年龄偏大,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去年,把38岁种粮大户金辉同志发展为党员,并纳入村三委班子的后备人选。

三是加强合作社党组织建设,开启精准扶贫新模式。在成军木耳合作社和金辉水稻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开启“党支部+合作社+驻村扶贫工作队”精准扶贫新模式,引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因地制宜,坚定不移走产业化脱贫路

一是做大一产,在“”字上下功夫。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协调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土地整理中心,将包括桦树村在内覆盖周边四个村屯的近15000亩低产水田列入全省“亿亩高产农田建设”项目中,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结合桦树村水稻种植优势,成立金辉水稻合作社,目前已吸纳会员102户,其中贫困户32户,入社耕地面积近10000亩;打造米业品牌,请来江浙一带客商,通过参观、品尝等一系列体验活动,确定水稻种植品种,目前已申请大米品牌注册,据估计,品牌价值有望增长10倍以上;积极推动互联网+农业新经营策略,与上海享雷网络公司合作,创建廉价且高效的销售入口,通过互联网概念经营农业,改变信息不对称现象。

二是做强二产,在“”字上做文章。积极筹措米业精深加工,引进江苏三箭集团,准备在桦树村投资建厂,项目已进入规划选址阶段;引进上海享雷网络公司“米袋网”项目,无偿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

三是做活三产,在“”字上下功夫。积极筹措乡村旅游,编制完成《印象通河 大美龙江第一村(桦树村)旅游发展企划书》,打造旅游示范村,形成集种植、采摘、吃、住、游、购于一体的产业链条,目前已对村内3处农家院实施改造;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目前已引导全村100余户村民种植有机蔬菜,该庭院经济的有效开发,可使村民年增收2000元以上;完善农副产品销售模式,成立桦树村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不到1个月,已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3万余元。

心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

一是积极筹措帮扶资金。为了帮助改善桦树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贫困户种植木耳、饲养家禽,走访慰问贫困户,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先后筹措扶贫资金16万元。

二是开展教育扶贫活动。请来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研究院许林院长和5名企业家与贫困户结成教育帮扶队子,并牵手双方家庭结对认亲,每名被资助学生还将每年获得不少于2000元的教育扶贫资金,直至大学毕业。

三是搭建“爱心之家”。 成立“爱心之家”,整合社会爱心力量,以贫困居民的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把爱心送到贫困户手中,目前已累计收到捐赠物品千余件,上百个单位和家庭参与到爱心捐赠活动中。

四是创办“农民创业之家”。成立桦树村“农民创业之家”,目前已培训新型农民89人,培育科技经纪人12名,创办专业合作社2个,成立农副产品销售公司1个,孕育20余个类似“农民的菜园子,变成城里人的餐盘子”创业新点子。

五是悉心关怀困难群众。从仅有的1万元第一书记工作经费中,拿出3000元慰问了因病因残的康艳铃、朱贵等10户贫困家庭。

下一阶段,市国土资源局将组织所有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到现场,实行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让扶贫措施落地生根,让扶贫工作开花结果。

(来源:国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