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医药代谢组学研究高峰论坛在哈尔滨举行

21.01.2016  11:42

  第四届中医药代谢组学研究高峰论坛日前在哈尔滨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中心”及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美国Waters公司合作建立的“中美方证代谢组学技术合作中心”在论坛开幕式上举行揭牌仪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黑龙江省科技厅、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以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有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来自美国Waters公司全球战略专家及技术人员,日本富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长庚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重庆大学、山西大学、广东药学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国内外有关科研院所的知名学者参加了第四届中医药代谢组学研究高峰论坛,并就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学术交流。

  作为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中美方证代谢组学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喜军教授认为,中医证候和方剂是中医学的关键科学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医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他表示,“中心”将按照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研究策略,针对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等质量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基于临床有效性的药效物质基础发现及与其相关的应用科学问题,努力为推动传统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促进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美国Waters公司市场发展战略总监Phil Kilby先生表示,希望通过支持“中医方证代谢组学”这一中医方剂药物最前沿领域的研究,为促进中医药进一步实现全球化,为人类对抗疾病和改善健康的事业实现价值。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学意义上的创新。王喜军教授及其科研团队以证候为切入点,以方剂为研究对象,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与整合代谢组学整合技术为支撑,建立了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理论及方法体系。即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并鉴定中医证候/病生物标记物,以证/病的生物标记物桥接复制与证/病关联的动物模型,建立方剂药效生物评价体系;在阐明方剂有效性的前提下,分析鉴定有效状态下方剂体内直接作用物质的显效形式,并将其与证候生物标记物相关联,挖掘与生物标记物轨迹变化高度关联的体内成分,从而鉴定表达方剂临床疗效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而阐明中药的有效性及其机制,解决中药有效性相关的科学问题。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英文定义为Chinmedomics,于2011年底在Omics杂志刊文阐释Chinmedomics,并由爱思唯尔出版Chinmedomics专著;还相继在Mol Cell Proteomics及Anal Chem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30篇 (IF>10,1篇;IF>5,20篇),论文被Nature子刊,以及Trends Pharmacol Sci、Mass Spectrom Rev等著名期刊广泛引用;其中8篇论文被选为“ESI全球高被引论文”, 1篇论文被英国皇家化学会评为同领域Top1%高被引论文。王喜军教授主持完成的“中药方剂药物代谢组学研究”获201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类)一等奖,“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关键技术”获2013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类)一等奖;“基于代谢组学的有毒中药毒性及解毒方法研究”获2015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类)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