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三线的城市兴起了“众创空间”

26.10.2015  18:00

  将传统工业的老旧厂房建设为创客空间,为创客们提供平台、培训、融资等支持……位于合肥市高新区的中航工业爱创客合肥中心即将建成。

  “二三线城市的众创空间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将会有很大发展,能帮到更多有创业梦想的人。”中航工业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项目处处长鲁礼瑞颇具信心地说。

  “十二五”以来,中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北上广密集涌现的创客空间也逐渐在中国二三线城市兴起。减免小微企业税费,建立创投引导基金,推动“互联网+”行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助力创业梦起飞。

  27岁的程学挺自幼因大火失去双手,一度认为“自己创业是天方夜谭”。然而,在安徽省合肥市百帮创业园里,他所创办的全纳无障碍科技有限公司已为2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仅今年上半年就创造了200多万元的营业额。

  创业初期,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身上仅有600元,创业园为其免费提供200多平方米的场地,还帮助其申请了20万元的无息贷款。

  据悉,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新增市场主体6.4万户,增长14.7%;全省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各类载体达662个,培育微型企业4000多户。

  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秘书长管荣生表示,当前,中国许多城市热衷于建设创业咖啡与创客空间,非常可喜但也需慎重看待。“众创空间不能只是几间房子、几张办公桌、一个时髦的名字,或是变相盘活一些地产存量、租售地产的噱头。未来应注重支持有质量的创业。”

  在安徽芜湖,食品电商“三只松鼠”从零起步,用3年时间圆了创业梦,在天猫商城上线65天后,便冲上了坚果类销量第一的宝座。

  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介绍说,“当地政府给创客们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所,更提供一系列资金、政策支持,我们就在芜湖安了家。”

  管荣生表示,二三线城市应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和自身优势,构建专业化、差异化、多元化的众创空间,努力形成特色和品牌。

 业内人士建议,地方政府在为众创空间提供丰富政策的同时,也应加大绩效考核评估,把创业服务能力、服务创业者数量、初创企业存活率等作为重要指标,采用财政直接补助和基金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众创空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编辑: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