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速财税改革“深水区”初现的成果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际,中国官方加快了财税改革的步伐,并逐渐走进“深水区”。
财税体制改革被视为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重头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这项改革不是解一时之弊,而是着眼长远机制的系统性重构。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期待能够通过财税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若隐若现的地方债风险,减轻企业负担,稳定经济增长。
在此情况下,2015年以来中国财税改革明显提速。
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入。今年起实施的新预算法首次明确将“预算公开”入法后,公开力度不断加码。首次公开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数据,首次公开政府采购支出、机关运行经费和国有资产占用等情况,一系列行动体现了官方打造“透明财政”的决心。
针对地方债问题,决策层一面继续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绷紧地方债管控“紧箍咒”,一面打出“组合拳”,帮助地方政府应对渐行渐近的债务风险和融资压力。
除了在新增公共服务项目中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争取减少地方债以外,官方还用长期低息的新发行政府债券置换利率较高的存量债,减轻地方政府偿债压力。目前,财政部已下达了总计3.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地方债置换额度,年初预算安排的6000亿元新增债券发行额度也已全部下达。
税制改革也有所加快。仅一个多月内,就有三大改革措施相继实施:稀土、钨、钼资源税按量计征改为按价计征;卷烟批发环节消费税税率从5%上调至11%,系六年来首次提高;服装、鞋靴、护肤品等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税率则大幅降低。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在加码。
同时,备受关注的房地产税被列入立法规划,意味着这一税法正式提上国家立法日程。
最棘手的财政体制改革也开始行动,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正在研究中。
不过,今后财税改革似乎还需加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报告提醒说,中国目前的挑战是如何提高经济开放和市场化程度,减少经济脆弱性,这需要进一步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善政府财政管理。
最近两个多月来,官方已就加速推进财税改革频频释放信号。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重点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等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主持召开深改组第十五次会议时要求,要在国企、财税、金融、司法等领域集中推出一批“力度大、措施实、接地气”的改革方案。
财政部日前表示,今后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将继续深入,税制改革也会加快,包括推进消费税改革,研究全面实施资源税费改革方案,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等。此外,还将研究提出理顺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指导意见。
按照官方的计划,2016年财税体制改革应完成重点工作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有理由期待,被寄予厚望的财税改革将进一步提速,并啃下更多“硬骨头”。
但“蹄疾”的同时还需“步稳”。如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志勇所言,财税改革牵涉面广,利益调整难度大,需设计好方案审慎推进,“不要急于赶路”。
编辑: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