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稳增长提供持久动力
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这是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从何而来?从改革中来,从开放中来,更从创新中来。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较好的教育资源和科研资源,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却在全国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总书记抓住了深层次的核心症结,提出要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持续发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破解体制性、结构性问题。既保持调控定力,又培育新的增长动力,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在“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上有更大的作为。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保持稳增长、调结构的平衡至关重要。稳增长是解决当下问题,调结构是解决长远问题。当下问题解决不好,解决长远问题无从谈起,只盯着眼前而不顾及未来,同样会行之不远。我们要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变与新、变与进、变与突破的辩证关系,狠抓改革攻坚,扩大对外开放,突出创新驱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自觉担负起稳增长调结构的历史重任,不把问题留给后人,保持定力,爬坡过坎,久久为功。
创新,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和动力之源。改革,是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来释放活力。开放,则是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汇天下之精华、成自家之优势。正如省委书记王宪魁所说: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是破解我省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问题的根本措施和持久动力,必须下力气去抓。
要依靠深化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破解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我们必须要正视改革推进中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放矢、精准把脉、对症施策。当务之急是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动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充分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使改革新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意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简政放权,权力要“断舍离”,放要放到位,接要接得住,在建立政府权力清单的基础上,推行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要把改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从先试先行“侦察兵”的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
要依靠扩大开放,带动内外资竞相迸发活力。建设“龙江丝路带”,是省委着眼破解我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开放程度不高、活力不足、发展缓慢这个主要矛盾而谋划的创新之举,目的就是要通过通道建设来吸引国内外产业向我省集聚,发展外向型产业,促进龙江转型发展。我省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离不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是建设“龙江丝路带”的核心内涵和根本支撑。可以说,“龙江丝路带”是我省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动力源和增长点,为我们破解龙江当前发展难题打开了全新路径,必将带动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我们要用好“龙江丝路带”这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有力的杠杆,与“五大规划”形成政策叠加效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连互动、相得益彰。
要依靠创新驱动,深耕市场精准发力。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要想创造优势,必须把创新作为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产点。让市场配置创新资源、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仍有大量低垂的果子可供收获”,经济学家这样比喻创新的空间。创新这手牌,打好了就能赢得未来;创新的果实,伸伸手跷跷脚也许就能摘到。黑龙江要利用好老工业基地厚实的科技、产业家底,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在振兴老工业基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我们不仅要使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狠劲儿,要发挥打造“龙江丝路带”的闯劲儿,还要拿出创新发展的巧劲儿,去除“等靠要”惯性思维,树立“闯改创”务实精神,脚踏实地、攻坚克难,让推动黑龙江振兴发展的潜力释放、活力澎湃、动力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