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莉,更乐观明朗 提到学生神采飞扬

11.09.2014  11:41
▲中秋节晚上,本报两名记者(左、右)在北京张丽莉临时住所,与张丽莉及她的丈夫李梓烨合影。 ▲丽莉吃口月饼连夸好吃。

▲张丽莉和她的丈夫李梓烨。

  编者按:中秋节来了,接着就是第30个教师节,本报特派记者去北京,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带去节日祝福并再次进行回访。丽莉老师的身体康复和心理康复效果显著,这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丽莉老师表示,愿意通过本报独家连载自己这一两年来的随笔,以纪念逝去的那段青春时光。

  □记者肖劲彪罗彦坤文/摄

  曾因医生的一句话

  失控飙泪

  珍视充电的机会

  不肯轻易缺一堂课

  左腿肌肉手术让

  康复再上一个台阶

  生活才是

  最好的康复师

  9月的北京,天气尚热但已透出微凉。8日,记者如约来到北京市丰台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近张丽莉的住所。开门的是丽莉的丈夫李梓烨,丽莉坐在轮椅上,身着白色半袖T恤衫,一袭黄色长裙,正笑盈盈地招手示意我们进屋。

  相比一年前,丽莉康复得很好,眼神中满是神采。

  丽莉的家很整洁,与丈夫、公婆4人居住的这个两居室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书架上摆满了丽莉的书,一部分是世界名著,一部分是丽莉的课本。

  阳台上还摆放着一架轮椅,那是丽莉洗澡用的。为了更好地锻炼上肢力量,配合康复训练,丽莉没有选择价格较贵的电动轮椅,一直在使用手摇轮椅。

  正说话间,“咚咚咚”响起了敲门声,紧接着又是“咚咚咚”三声,丽莉说“一定是送快递的,这个砸门的力量和节奏在北京已经算是温柔的了。”门开了,果然是快递员,丽莉网购的衣服到了。由于康复和读研的课程都很紧,丽莉没有时间逛街,买衣服一般都网购。

  丽莉说,两年来康复的日子她过得很充实,一边康复训练,一边读研充电。2013年6月,张丽莉考取了北师大教育学部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用她的话讲,选择特殊教育专业,是因为在医院看到许多身体残疾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行早期干预,后来负担沉重,结合自身感受,她对特殊教育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丽莉介绍,为了能让自己顺利完成学业,北师大特意在她上课的英东楼建了第一条无障碍通道,教室对面的厕所也改装了无障碍设施,对此自己内心一直充满感激。全班12名研究生同学,最初大家都称呼她为“丽莉老师”,这让丽莉感到很不习惯,还好现在都改口直呼其名了。丽莉说她很珍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和其他同学一起聆听老师的讲课,累了她就用双手撑在轮椅扶手上,让自己的身体悬空。丽莉告诉记者,坐着时间长了臀部就会压得疼,每到这时就要撑一会缓解压力。说着,丽莉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胳膊,“现在它已经非常粗壮了,但医生说还得继续练,否则力量不够”。

  丽莉说,虽然研究生的课程很有难度,但老师和同学都非常照顾她,为其开通了网上视频教学,课后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学校还定期安排她和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对学习中的难点进行答疑。但要强的丽莉仍然喜欢坐在教室里的感觉,除去年的一次手术外,她几乎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堂研究生课程。

  说话间,公公婆婆已将饭菜摆上餐桌,丽莉热情地邀请记者落座。她挑了一块蛋黄馅的月饼拿起来吃了一口,说“真好吃,月饼节快乐!”

  “家人的照顾和关爱一直是我康复的最大动力”,丽莉说。康复训练几个月,自己一直穿不上假肢,一方面是由于残端过短,一方面是由于左腿残端肌肉生长不好,长时间训练,自己的力量增强了,但左腿的肌肉却出现萎缩。焦躁的自己经常发脾气,是亲人给予了自己莫大的包容与鼓励。

  2013年5月末,医院为张丽莉进行了一次手术,找到了一条肌肉,现在丽莉左腿的肌肉已经长好,比手术前的状况要好许多。说着躺在沙发上,丽莉还一抖一抖地活动起右腿,医生交代残端要经常活动才能保持较好的血液循环,当初的植皮也需要每天按摩才能长得更好。

  如今丽莉习惯用“重生”来形容自己的康复训练。“训练之初我要像小孩子一样从最基本的动作练起,一个简单的坐住、坐稳,就练了足足一个月。训练时每个动作都要用尽全身力气,不知不觉就大汗淋漓了。”

  与肉体的痛苦相比,心理上的痛苦更大。丽莉刚到中康治疗时,每当看到自己的肢体残端都会有一种悲凉感。“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正视自己的截肢残端,因为伤口附近都是后植的皮肤,肌肉条件也不好,手不小心碰到就会很疼。一有空就要拍打拍打,以便让血液流动得更通畅,让皮肤多接受一些外界的刺激,为装配假肢做准备。”当时丽莉所做的一起都是为了一个信念——康复好了就能站立行走了。可是有一次,不经意间一位医生无情地浇了一盆冷水,让她失控当众飙泪。

  丽莉刚来到康复医院不久的时候,一位医生探视丽莉的伤情后,脱口而出“她不可能站起来了”。当时丽莉的心一下子跌入无底深渊。勉强控制着情绪说,“请你们先出去一下”。其他医生都退了出去,只有这位医生没有走,张丽莉再也控制不住如开闸洪水的眼泪,放声哭起来,这是她少有的一次在外人面前流泪,即使是训练最难最苦的时候也没有过。

  丽莉一度因为这句话而恨这名医生,在每次刻苦训练的时候她心里都会无数次回响起这句话,从来不服输的她要用自己的努力推翻这个定论。如今丽莉肯将这段故事讲出来,心中已经释然。“我感谢这位医生毫不保留地说了实话,但当初却怎么也受不了。”

  还早在哈医大一院住院的时候,骨科教授毕郑刚“毕老爷”曾鼓励丽莉,等你将来康复结束,穿上假肢就能健步如飞了,残奥会冠军可以达到的速度,你就可以达到。这句鼓励一直伴随着丽莉两年700余天,一直是她拼命康复训练的动力。对此丽莉说,对家乡的医生她充满了感激,他们曾用善意的谎言鼓励了一颗濒临绝望的心。

  在轮椅上坐累了,丽莉把轮椅摇到沙发边上,然后锁定。自己双手撑着扶手,灵活地在轮椅上转了个身,便轻松地坐到了沙发上。看记者面露惊异之色,丽莉笑着说,“这个现在对于我来说很简单,上床、换衣服等我都能自己搞定。”

  丈夫李梓烨在一旁幽默地说,丽莉这套“自选动作”完全是她在康复训练中自创的,其他康复患者想下轮椅都是先拿下扶手一侧的挡板,从侧面一点点挪上去,车轮经常会蹭脏衣服。丽莉的下肢残端较短,这反倒成了她的优势,其他人不能在轮椅上转身,她却能轻松做到,灵活地从轮椅正面下来。

  康复训练教的东西都是课本上的,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就好比康复能够教你怎样锻炼更有效,但不会教你怎么吃饭、如何上厕所,生活才是最好的康复师。

  曾经有一个阶段,丽莉将自己的康复训练加码到其他病友的几倍,每当丈夫劝她,她就会大发脾气,急切的心情让她的情绪变得很坏,她选择拼命训练。为了训练更方便,她从医生那里借来训练室的钥匙。医生下班、学员下课的时候,她还要去做康复训练。

  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姓张的康复医生,虽然这位康复师不负责指导她,但彼此也都熟识。张医生定定地望了正在拼命训练的丽莉半晌,然后丢给她一句话,“你想过一个问题吗,锻炼是为了啥呀?”一句话把丽莉问住了,为了啥?为了站起来呗,然后是行走,然后是膝关节练习,然后是健步如飞……

  可实际上,当时丽莉的假肢适应并不好,接受腔内的硅胶垫始终不能适应残端的肌肉,靠如此短的残端带动几十公斤的假肢,丽莉是在中康进行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每次行走训练结束,丽莉腰部都疼得受不了,医生说再这么下去,腰肌劳损严重就要出大问题。一些亲友和领导开始建议丽莉考虑优化方案,避免二次伤害的风险。

  也许真的像当天那位冷面医生说的那样,自己现有的状况不可能长时间穿戴假肢行走,也可能一直都要靠轮椅行走。说到这里,丽莉表情平静,“该做的努力我还是要做,训练我也将一直坚持下去,能收到什么样的效果我都能接受”,说完,丽莉豁达一笑。

  “康复训练这么久了,是不是以后就不会这么累地进行训练了?”丽莉摇摇否定说:“健全人都这样认为,其实康复训练对残疾人而言是终身的,每天都必须坚持。包括天气变化时皮肤发痒、神经痛得整宿睡不着,这些痛苦都可能伴我终生。不过现在我想得最多的是,活着真好,自己很幸福。谁要是再抱怨生活,可以让他来中康走一圈。与健康的身体相比,什么都微不足道。”

  丽莉说,医院里也并不都是悲伤,他们的康复室里就发生过多对恋情,一个左脚截肢的小伙子和一个右脚截肢的姑娘相恋了,是在康复训练中日久生情,有一天俩人竟腻到一辆轮椅上去晒太阳,又过了一段时间两个人就一起出院了。

  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康并不少见,在命运的挑战面前,没有倒下的人们会愈发坚强,他们对于幸福的追求也愈发强烈。

  交谈中,丽莉特别提到了,对于残疾人特殊群体,社会应该增加关爱的话题。

  一位牡丹江的残疾朋友在与张丽莉交流的时候讲出了自己苦楚。一次她去上街卖衣服,在轮椅上换完衣服对着镜子一照,结果吓了一跳,身后围了一群人,正在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她。回家打开手机看在街上自拍的照片,几乎每张的背景都是行人投来的异样目光,从此她便很少上街。

  张丽莉说,这样的经历她也有过。刚来中康的时候,她很难接受路人盯着自己空荡荡的裤管看,好像在说都这样了还出来干啥。对待残疾人的方式方法,直接考量社会的文明程度,公共设施建设如此,公众心理也一样。残疾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异样的目光、排斥的心理,会伤害他们的感情。

  在几天的采访中,丽莉提及最多的还是讲台和她的学生们。“今天,我的孩子们给我发中秋祝福短信了,祝我月饼节快乐。”丽莉说这话的时候眼神大放异彩,“他们都高三了,我告诉他们,考到北京就能来看我了。”

  二十几年前,还没上小学的张丽莉就央求执教的母亲给她做了一块小黑板,没有粉笔就用糊窗户缝的”腻块“代替,在黑板上写字教课,与伙伴们一起玩过家家。

  爷爷工整的软笔隶书教案至今仍让丽莉难忘,教案还可以如此漂亮!再后来她就开始喜欢收集各种红笔,喜欢偷偷翻看父亲给学生们的批语。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躺在病床上的丽莉想了很多。家庭对她的影响太大了,讲台情结深深根植于她的心底,丽莉听研究生课时,都特别留意每个老师的授课方法。

  丽莉表示,她非常想念她的学生们,毕业后学生们建了一个QQ群,把丽莉加进了群里。明年他们就要高考了,学生们还是经常会给她发来祝福的信息。丽莉希望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事情感受到,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懂得争取让每一天都过得有价值,最终考出好成绩。

  

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