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久病床前的"好儿媳"用行动诠释“孝顺”二字

29.05.2015  16:39

  “我这儿媳妇才好呢,她那孝顺劲儿世间少有,简直比我亲闺女还亲,我才不用担心什么‘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事呢!”75岁的付奶奶提起自己的儿媳妇王翠芳来,别提多自豪了。

  1995年7月嫁入付家的王翠芳,在婚后一年生下孩子,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过的幸福美满。可是1997年她的公公突患脑出血,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面对婆婆身体不好,急需人照料的公公,王翠芳并没有被吓倒,并主动地站了出来:“搬回去,我来照顾咱爸。”就这样,要照顾出生不久的孩子,还要工作的王翠芳担负起了照顾公公的重担。

  一天到晚给公公端屎接尿、换洗衣服的王翠芳从不叫苦。怕长期卧床的公公长褥疮或者身体僵硬,王翠芳每天都会给公公擦身、按摩。为给公公治病,王翠芳和丈夫四处寻医问药,不管困难有多大、路有多远,他们都会亲自前去购药回来或者把医生请来治病。瘫痪在床照顾好公公之余,王翠芳抽空准备一家人的一日三餐、洗洗涮涮……

  王翠芳的丈夫付强激动地告诉记者,他这辈子娶到这样的好媳妇是他的福气。他说:“这十几年,媳妇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从不在我面前嘟囔一句辛苦。最让我感动的是,每天半夜我爸需要换两次尿袋,媳妇为了让我睡好,从不让我起来。为了不耽误我的工作,有事总是媳妇请假处理。作为男人,我心里有数,到什么时候我都会对媳妇好。”

  “我那老头子生病的时候就是170斤,卧床这十多年体重一点没少,也没长褥疮啥的,每天都是面色红润的。可见我这儿媳妇对老头子照顾的有多好!说句实在话,儿媳妇到我家19年,家里家外照顾的那是没话说,可是她自己啥福没享着,在她最好的年纪,没有一天像其他年轻人一样轻松自在地休息过、玩过,我心里有愧啊!”付奶奶的眼里泛出了泪花。

  王翠芳说:“十多年来,她早已养成了固定的作息习惯。早上一起床,伺候公公穿衣、洗漱、大小便,然后把公公的早饭打成糊一勺一勺喂给老人。吃完饭后,她还要给公公擦洗身子,以免他躺久了生褥疮。晚上等公公睡着后,她才放心地去休息。”

  作为儿媳妇,每天伺候公公大小便和擦洗身子需要克服很大的压力,但王翠芳却坦然地说:“刚开始确实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更何况,公公在我心中就是亲爸。为了公公,为了这个家,再脏再累的活我都愿意干。”

  虽然王翠芳一直悉心照料公公,但还是没能阻挡老人病情的恶化。去年,王翠芳的公公因为病情恶化去世了。“爸爸走后,媳妇发现妈妈变得沉默寡言,心情低落,便给妈妈领养回一只小狗,省得她寂寞。在下班之余还教她唱歌,读新闻讯息和朋友圈的新鲜事给妈妈听,不让妈妈有胡思乱想的时间。另外,妈妈患有糖尿病,媳妇每顿饭都要为妈妈准备一份特殊的膳食,她们娘俩处的关系比我都近。”付强说。

  提起王翠芳,连街坊邻居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她是个难得的好儿媳。王翠芳说:“在我心里,公公婆婆跟我的亲爸妈没两样,让他们安度晚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她用行动诠释“孝顺”二字

  在亲朋好友眼中,王翠芳是孝媳、是贤妻。然而面对他人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自己的责任”。19年来,王翠芳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多年来,王翠芳的善良、坚强和孝顺获得无数人点赞。在她的影响下,亲朋好友对待老人越发孝顺,家庭和睦,连她的孩子也十分懂事孝顺,经常主动给爷爷喂饭,端屎端尿。

  当有人问她:“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你这样十九年如一日地照顾公婆?”她平静地说:“其实也没什么,他们健康时为儿孙辛苦操劳,现在他们老了病了,照顾他们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哥嫂都忙,我自己多担待些罢了。”

  就是这样一位衣着朴素整洁、经常面带微笑的普通女人,用她的善良、勤劳、坚强和孝顺,给这个家庭带来无尽的幸福和温馨,用她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更好地解读了“孝顺”二字。

编辑: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