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学院牵手六十九中教育集团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

02.12.2015  11:12

  黑龙江晨报1日讯 (记者刘梦新)哈尔滨市集团化办学工作南岗区现场推进会今天下午在六十九中学召开。会上,举行了六十九中教育集团成立启动仪式、六十九中教育集团与合作大学哈尔滨学院签约仪式等。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南岗区教育局的集团化办学之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向纵深方向发展。哈尔滨市教育局决定要通过政策保障、加大投入、建立质量监测机制,将南岗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在全市推广。

   64所中小学组建

  21个教育集团

  依据相对就近、资源共享等原则,采取“上挂横联下延”的方式,哈尔滨市南岗区将全区64所中小学划分组建成 21个教育集团:五个初中教育集团(萧红教育集团、17中教育集团、47中教育集团、69中教育集团、虹桥教育集团)、十个小学教育集团(继红、奋斗、复华、花园、师小、铁岭、医大逸夫、虹桥小学、闽江、雷锋教育集团)、六个幼儿园教育集团(市政一幼、工大园、省委二幼、师大园、南岗二幼、蓝天园教育集团),并衔接高中、与大学合作办学。

  会上,大学代表院校哈尔滨学院与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六十九中教育集团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通过共建方式,六十九中教育集团的学生可到哈尔滨学院去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哈工大、哈医大、哈工程、哈师大、东北林大、哈理工、哈尔滨学院、哈体院这些学校都要成为南岗区中小学的合作办学共建单位。

  近年来,南岗区在小初联合、小初衔接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学段衔接工作常态化。在已有学段衔接的基础上,以初中教育集团为纽带,实现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校际联合,逐步完善课程衔接,实现南岗优质教育的全覆盖和“一贯制”。

  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实行集团化办学有效解决了会展、哈西等地区校舍紧张、入学压力大等问题。

   集团化办学:

  并不是开“名校连锁店

  六十九中学校长李惠谊表示,集团化办学是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概念、实现名校文化迁移扩张的有益探索。教育集团并不是“名校连锁店“,集团内的学校“不带名,不带名校光环”。

  南岗区作为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汇聚地,中小学名校多,社会关注度大,供需矛盾集中,一直以来都是全市人民关注的焦点。市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求愈发迫切,对教育公平的关注愈发强烈,已经从“有学上”的基本需求提升到了要“上好学”的刚性诉求。

  事实上,名校集团化办学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扩张的模式,是一种缩小差距、尊重差异的优化组合,名校利用其自身优势和资源,对集团内其他成员学校施加影响,实现名校文化、办学经验、管理理念和优秀师资的移植合成共享,通过抱团发展,实现优质均衡的目标。

  据介绍,2012年至今,哈尔滨市南岗区对教育事业投入资金总量超过44亿元,超过了前八年的总和,年均投入额均占到当年财政总支出的40%左右,总量和比重均居全省之最。

   教师“柔性流动

  逐年提高交流比例

  教育均衡,师资是关键,择校其实就是择师。客观讲,南岗区校际之间仍然存在着生源数量、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的较大差别。据介绍,哈尔滨市南岗区还要逐年扩大集团内校长教师交流规模和范围。

  实现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是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南岗区教育局出台集团教师校长交流方案,开展教师交流、领导互派、挂职实训,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逐步建立集团化办学评价、激励机制,编制《推进人员交流计划表》,逐步开展集团内校长、教师等人员交流,并实现交流比例逐年提高。

  创新交流和协作方式,切实加大培养帮带力度,实现“输血”和“造血”双管齐下,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要有效有序培养名师,推动骨干教师集团内部柔性流动,既不能让名校优质师资受到稀释,又能够使集团内各学校师资力量得以全面增强。

  南岗区还建立质量监测机制,逐步探索建立完善各成员学校“捆绑式”考核评价制度,坚持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社会认可及发展潜能等多个维度,对集团化办学进行量化评估,全方位跟踪监测办学质量。南岗区不搞“削峰填谷”式的平均主义,要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人员流动、课程共享、活动交流等,产生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预期效果。

  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秦德亮肯定了南岗区集团化办学的新模式、新经验,要求全市借鉴、推广。他表示,集团化办学不是挂一块牌子的问题,需要破解的是体制、机制、人、财、物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根本性问题。要科学谋划,顶层设计,确立相应奖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