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用艺术铭记历史

06.09.2015  11:51

  公元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油画) 陈坚

  每每望着《公元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这幅油画巨制,心中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涌动。它来自艺术,更来自历史。如同我站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纪念地玛玛耶夫山上,看着巨大的《祖国母亲在召唤》雕像回望战争,想到无数血肉之躯埋葬在大地里,所有的胜利都如此来之不易,那一刻真是百感交集。

  《公元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是陈坚花了十多年时间,在考证历史基础上创作完成的表现抗战胜利后日军投降的油画。它荣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之后作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题材补充,直接纳入中国美术馆馆藏,并经常在相关的展览中亮相,反响热烈。

  把宏大的历史事件浓缩在一个画面中,再引发观者去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历史及其背后的故事,是中外艺术史上主题性绘画创作经常使用的表现手法,也是艺术表现历史的魅力所在。《公元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取材于真实的历史,却不是对历史事件的拷贝。回望历史,珍贵的影像和档案记录了日本投降的过程: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向日本国广播了《波茨坦公告》和《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中国大地一片欢腾。同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黄埔路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举行,16个受降区相继对128万余日军实施受降。这件作品带领观众回到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的现场,对于重现这场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批驳日本右翼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谬论,无疑极具现实意义。

  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时间选择在1945年9月9日9时,意味深长。那天,南京街头人群欢呼,黄埔路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的正面,是一幅用松柏枝扎的匾,上书金色大字“和平永奠”。礼堂正门上,悬挂着中、美、英、苏四国国旗。各个入口处都有士兵和宪兵守卫,曾在印缅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新六军士兵精神抖擞地挺立于会堂及门外大道,胜利之师,威风凛凛,气氛庄重。受降席居中的是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投降席上有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等7人。应邀参加的有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军事代表和驻华武官以及中外记者、厅外仪仗队和警卫人员近千人。整个日军投降签字仪式,虽然只有短短的十来分钟,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时刻之一。这仪式所对应着的是14年抗战艰苦奋斗和8年国土沦丧,从《波茨坦公告》的宣言,到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中各国代表的出席见证,再到中国战区越南北部受降区的受降,都彰显着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胜利国的地位。

  70年过去了,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的庄严与南京街头激动的呼喊声一起飘散在时间的长河中。回顾历史,珍贵的历史影像与油画《公元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又一次叠加映印在我的脑海。作者没有为历史做插图,为了表现出历史的庄严,他特别将仪式现场的场景进行了调整,浓缩了历史事件的过程,把不同角度的空间放置到一个平面中,突出了历史情景中的仪式感和艺术感。

  成功的历史题材美术创作都是历史的真实、情感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的有机结合,因此,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那历史的气氛才耐人寻味。在图像时代用艺术的方式再现历史,无疑具有更加深刻的意味,因为用艺术使历史的记忆永恒,这本身就是一种仪式。

编辑:李笑然
张献忠沉银遗址被确定在四川彭山
  据新华社成都12月27日电(记者童方)记者27Hljnews.Cn
“莱茵”杯钢琴比赛黑龙江赛区选拔赛举行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潘宏宇)由德国杜塞尔多夫音乐Hljnews.Cn
2015西泠秋拍开槌莫奈作品成交价逾2000万元
  据新华社杭州12月27日电(记者冯源)西泠印社Hlj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