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引发师生持续的热烈讨论

13.06.2016  00:16

      哈工大报讯(记宣/文)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我校广大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参会的我校科技工作者回到学校后,第一时间与师生分享了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感受、体会,我校师生就如何将总书记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今后的工作中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和要求,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努力在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指出,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对此,校党委书记王树权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着眼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推动科技创新的五大任务,明确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使命,开启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又一个春天,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哈工大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09年来校视察时要“主动将自身发展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就国家和民族希望”的深切嘱托和在龙江考察调研察看我校高新技术成果展示时的殷切期望,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扎实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各项任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强校之路,形成精英汇聚的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新机制、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模式,为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作出新贡献。

      校长周玉院士在大会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他认为,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这与哈工大多年来始终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学特色和“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的办学理念高度契合。哈工大要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面向”和“五大任务”,一如既往地注重在与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共振、在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中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突出航天优势、国防优势、工程优势和对俄合作优势,抓住学校优势、特色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的历史机遇,注重从基础科学的突破、高端技术的研发、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创业的强化等方面提升服务科教强国、创新强国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在创新人才培养和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习近平强调,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黄文虎院士在北京参加了大会,聆听了总书记的报告,激动振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我们要联系学校和工作实际,开展深入的研究和谋划,开展必要的教学改革,在全民创新的大潮中切实担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更好地完成“出创新型人才、出原创性成果”的重要任务。秦裕琨院士认为,科技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考验的创新才有价值。科技工作者要有前瞻的眼光和开阔的视野,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发展、跻身世界科技前沿;要有明确的创新目的,始终把服务社会经济、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校老科协组织收看并聆听了习近平鼓舞人心的讲话。大家认为,正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矢志不移地推动科技创新,才取得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他们表示,将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加自觉地关心科技创新、参与科技普及,更加热情地支持和关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我校师生对习近平提出的“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深有体会。副校长韩杰才院士表示,总书记把夯实科技基础、提升原创能力作为第一项任务提出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视。我们要持续实施基础研究振兴计划,充分发挥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设施等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推进公共研究平台和前沿交叉学科平台建设,加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牵头参与更多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产出更多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实现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发挥高技术的溢出效应,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向高科技成果、向高科技人才要发展。曾当选“2014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之一的理学院院长高会军认为,创新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开阔的视野,带领团队和学生坚定创新自信,坚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理论与实践,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努力做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研究成果两次刊登在《自然》杂志的生命学院黄志伟教授表示,我们正处在国家科技创新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作为高校青年科技工作者应当更有梦想、更有激情、更有担当,做出更多教科书级别的原创研究成果。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的论述,引起我校科技工作者的强烈共鸣。沈世钊院士结合大会现场的情况深有感触地说,习近平在谈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培养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等问题时,都说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心坎里,频频被掌声打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期望有关政府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能尽快采取切实的改革措施,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有更多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的空间。中国科协九大代表、副校长任南琪院士表示,目前科研人员受制度制约尤其是经费方面制约比较大,在申请很多国家级项目时要像工程一样制订详细的计划和设计,不利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能力。总书记在这次大会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让科技工作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全国师德标兵”获得者、市政学院邢德峰教授说,总书记的讲话为我国未来的科技创新绘出了新蓝图,给予科学家更自由与多样性评估的机制,必将提升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培育更多国际一流的创新型人才和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经管学院郭海凤教授说,要积极鼓励引导青年学生勇于创新、不怕失败,在科技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闯出新路子,为科技创新提供决策支持与制度支持。

      我校师生对习近平要求的“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充满信心。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材料学院院长苑世剑表示,将激励材料学院全体师生坚持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坚持“材料工艺零件一体化”“理论工艺装备一体化”,加大对材料领域重大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攻关力度,努力成为高端材料科技研发和制造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化工与化学学院院长黄玉东说,我们将发挥化工、化学交叉融合的特色优势,抓准方向、协同攻关、破解难题,为实现先进高端材料的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作出哈工大人应有的贡献。电信学院院长郭庆表示,我们要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积极拓展与世界科技前沿及国家重大需求密切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方向,持续开展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的科研工作。哈工大(威海)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任秀莲教授表示,将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需求,瞄准重大技术难题,攻克产业关键技术,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我校师生对习近平所说的“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深表认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市政学院马军教授表示,作为一名常年与“”打交道的科技工作者,将更加坚定信心致力于发展经济低耗的高级水处理技术,在矢志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更好更快地将创新性成果应用于水资源与水环境领域,为实现“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建筑学院院长梅洪元表示,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的需要和呼唤作为创新的时代声音,我们将融汇科技创新思想的精髓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融汇人民对经济、绿色、美观建筑的期待,努力在寒地公共建筑设计、寒地建筑技术、寒地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寒地环境艺术设计等诸多方向上不断取得理论与技术的突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交通学院副院长谭忆秋深有感触地谈到,如何破解北方寒地道路路面安全与耐久这一技术难题,是我和团队成员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我们将咬住青山不放松,力争在道路除冰技术、延长路面寿命和服务质量等领域取得突破,为人民更加安全出行、顺畅出行保驾护航。

      我校师生十分赞同习近平提出的“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的要求。“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电气学院郑萍教授认为,一流的科学研究成果来自于一流的创新人才,要增强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要把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贯穿于学习和科研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想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圳研究生院教师孙秀冬表示,有幸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现场亲耳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很受鼓舞,也很受感动。我们不仅要扎扎实实开展前沿探索性基础研究,更要在加强科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在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教研相长、协同育人等方面下功夫。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研发团队负责人韦明川说,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幸在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青春时代迎来我国科学的又一个春天,我们将努力夯实理论基础、虚心学习前人经验,保持好奇心、增强兴趣和创造力,把创新融入学习和生活之中,抓住创意的火花,努力钻研,做出成果。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冷晓琨表示,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学好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勇于向机器人领域的瓶颈问题和核心技术发起挑战,注重将技术、资本、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