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龙江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21.04.2015  12:28

  近日,本报刊发了书香龙江全民读书调查《亲,你有多久没读书了》,引发广泛关注。李克强总理曾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这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明确要求。黑龙江是一个文化大省,黑土地上的人们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加以引导,使学习之风日盛,是文艺工作者面临的课题。为此,本报精心设计了问卷,对全省读者读书情况进行调查。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亮相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如今,阅读普及“全民”了吗?读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百姓又对全民阅读有什么期待?就此,记者展开调查。

  阅读是一种习惯

  《海底两万里》、《鲁滨逊漂流记》、《上下五千年》、《西游记》……光看书名,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未满8岁女童的寒假阅读书单。周末上午,记者在书店遇见了这名女孩。女孩叫铭铭,小小年纪已经有几年书龄。

  从最初听父母读绘本开始,到在幼儿园自己看图画书,后来上小学有一点词汇量后,在父母有意识引导下,铭铭走进了小书童的行列。“我和她爸爸都喜欢阅读,对孩子读书的氛围也是从小就开始营造。孩子从小阅读对她的成长很有帮助,她这么小就喜欢读书,我们也很欣慰。”铭铭的妈妈告诉记者,她没有给孩子报一堆的兴趣班和学习班,希望孩子能在广泛的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天空。

  周末两天,记者踏访了哈市各书店和省图书馆。本以为周末不会有太多人光临实体书店,但实际情况说明,喜爱看书的人远远多于记者的预测。在书店随机采访的十人中,有三人表示自己每天都会阅读纸质书,有两人表示自己每天都会在网上或手机上进行电子阅读,其余五人则根据每天剩余时间多少来安排是否阅读。

  据我省全民阅读基础状况调查显示,书报刊综合阅读率为69%,低于全国水平7.3个百分点,但我省传统媒体的分项阅读率均高于全国水平。我省图书阅读率为76.14%,全国为54.9%;期刊阅读率为66.45%,全国为45.2%;报纸阅读率为64.91%,全国为58.2%。

  “书香社会”描绘的全民阅读蓝图是一种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的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阅读就是一种习惯,就是犹如空气般无处不在的行为。

  虽然我省传统媒体分项阅读率略高于全国水平,但与深圳、上海、北京等全民阅读率较高的城市相比,我省的全民阅读率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据2014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国人年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而韩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分别达到15本、24本、44本和68本。在把“知识”当成主要竞争参照物的当今世界,我们的读书之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哈市政协委员、哈市新华书店总经理李玉滨眼里,我省的全民阅读状况并不乐观。“书店人多不代表阅读已经有了‘全民性’。现在读书人群比较固定,基本集中在学生、幼儿和跟工作有直接联系的人员。”李玉滨说,现在书店的销售额一般都来自于学生教辅书和幼儿益智类图书,剩下的就是工具书。纯文学和社科类的书籍销量不高,约占整个销量的30%。“现在社会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人的心灵找不到栖息的地方,人文类图书虽然不能马上带来经济效益,但对人的影响深远,可以让人找到归属。”

  我省青年作家刘镝个人对全民阅读的调查结果并不很感兴趣。她认为,在没形成全民阅读风气的情况下,这种数据比较的意义并不是很大。职业“写”书也酷爱读书的刘镝认为,提高全民阅读率的重点首先是阅读立法,其次是从孩子抓起。

  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设立了《卓越阅读法》以及《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日本先后推行了《文字印刷文化振兴法案》,韩国推出了《图书馆及文化振兴法》。这些先进国家的立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特殊人群的保护。特殊人群包括少年儿童,因为他们代表了未来,也是现在吸取知识最密切需要的群体。

  刘镝说,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世界读书日”,这是一个提醒,从某种程度上说,读书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在阅读立法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全民阅读问题。2013年,100多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提案。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两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刘镝说,全民阅读想要形成风气,需要国家立法,为公民阅读权利提供法制保障。

  对此,李玉滨也深有感触,“立法并不是强制公民阅读,而是更好地保障公民阅读的权利,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在举办全民阅读活动中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李玉滨认为,阅读立法的源头是进行出版立法。

  目前,国内出版市场上图书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但真正的精品图书太少。如果从出版源头进行立法规范,让读者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也是提高全民阅读率的关键。

  80后文艺女青年于冰是一个两岁半孩子的妈妈,虽然工作生活两头忙,可她还是坚持每天至少阅读一个小时的纸质图书。这种不带任何目的性的阅读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读书是注重个人的体会,可有时候也需要交流,特别希望能多建一些既承载阅读功能又提供读书交流场所的地方”,于冰说。

  期待城市里能有更多的公共阅读空间,是很多人的心声。记者采访多位人士都表示,家里的藏书毕竟有限,如果能多建一些类似图书馆的公共阅读空间,分布在市区的各个区内,会有更多人愿意阅读。市民周女士说,作为一个老百姓,她觉得从国家到省市,图书馆配备有些少,希望政府能多建设一些社区图书馆。如果每个人在生活半径两公里之内都能找到一个公共阅读空间,那么对全民阅读的普及大有裨益。

  某位业内人士认为,普及全民阅读,我们虽然做了方方面面的努力,但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社区书店和社区图书馆匮乏,书店整体布局还欠合理,政府文化资源和民间阅读机构的融合还需更深入,相关扶持政策急需更细致的做法。推广全民阅读,依然任重道远。

  □吴佳星记者谭湘竹罗彦坤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