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我们该做些什么? 围观那些“创业故事”

13.06.2014  11:59

   编者按: 距离2014年大学生正式毕业离校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727万名应届生就业之路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就业太难了,先考研,缓冲一下”,这些言论无一不显示着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不过,面对就业难,也有一些大学生另辟蹊径,提前走上了创业之路,创业逐渐成为了毕业生的“新宠”。

   瞅准商机抓住机遇大学生创业不走寻常路

   大学生下乡创业:当“农民”做“庄主”

  在福建东北部山区的福安市晓阳镇,“85后”女孩林恩辉不当“白领”却下乡当“农民”,成为了当地的一个美谈。

  沿着晓阳镇区小道走进“恩辉农博园”,晚熟葡萄、猕猴桃、欧洲李、红梨、树莓、桃子等各色果树在雨后更加绿意盎然,一个占地面积300余亩、引进国内外优质果种11大类83种的农博园映入眼帘。

  “恩辉农博园”坐落于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北麓,林恩辉就是这个农博园的“庄主”。外贸专业毕业的她,2010年怀揣着“庄园梦”扎根晓阳镇,创建生态农博园。

  “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到农村玩,从小就有一个庄园梦,打造四季果树采摘的庄园。”林恩辉近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儿时的梦想现在越走越扎实”,农博园形成了循环、低碳、立体的现代化种养基地,今后将走集休闲观光、自助采摘、烧烤、农家乐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之路。详细》

   80后大学生不当白领当“鸡倌”回乡创业注册公司

  一个充满热情的“80后”小伙子,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在城里有更好的发展,他却返回家乡搞起养殖。今年27岁的郭增回家乡创业已3年,现已注册自己的牧业公司。尽管经历了不少困难,渐渐步入而立之年的他终于越来越靠近自己的梦想。

   辞职回乡,本科生养起了黑羽乌鸡

  温和,儒雅,戴着一副很普通的眼镜,虽然镜片已经破损,他看起来依然极富感染力。郭增2009年毕业于九江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本已被苏州一大型公司聘用的他,却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带领父母一起养起了黑羽乌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为了让饲养的黑羽乌鸡成长得更加“绿色”,郭增特意把养殖场选在了远离城区的万福河畔,除了对养殖环境的精挑细选外,喂养的食材也很有讲究,“一定要选择绿色纯谷物养殖。”

   摸索前进,有失败才会有成功

  大学期间郭增所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选择养殖,可以说是大尺度跨越,而这对郭增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理论书籍看不懂,实践中更是出现了很多问题。

  从2011年初第一批鸡苗养殖开始,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没有控制好温度,仅一个月,小鸡苗死亡近一半,损失了10000多元。这对于刚从学校毕业,处于创业初期的郭增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看到小鸡苗的异常情况,我翻遍了所有资料书籍,还咨询了很多专业人士,最后才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郭增说。详细》

   华农学霸弃保研创业种田回应:当农民是体面工作

  放弃名校保研资格,回到老家种田,这样的决定估计谁听了都会惊诧不已。

  然而,有人就这样做了。今年24岁的何三杰,是华农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正值本命年的他,按老说法该安分一点,但何三杰不。他不仅做了这个让人吃惊的决定,还利用寒假回到河南商丘老家,挨家挨户谈妥了200亩田地的承包合同。昨日他告诉记者一切进展顺利,春节过后他就是一个农民了。

   学霸不读研回家去种田

   “今后当农民也是件体面工作”

  每天,何三杰都会骑着摩托车,在乡间田埂上奔波,挨家挨户跟村民们进行包田谈判。该村支部书记何新田告诉记者,何三杰承包村里200亩田地的事已谈妥了,正月初就可签约。

  对于当农民,何三杰不仅没后悔,还满怀期待。他把新皮鞋收起来了,因为当农民穿皮鞋不好干活。

   特殊的家庭男儿有担当

   “我要完成父亲临终的嘱托”

  何三杰选择回家务农,除了想创一番事业,还想完成父亲临终的嘱托。

  何三杰的爸爸,40多岁才和患有轻微智障的母亲成婚。2004年,他爸爸因摔伤导致下肢瘫痪,照顾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何三杰身上,他不得不一度辍学在家照顾父母。2006年,父亲病逝,那年何三杰17岁。父亲临终前对他说:“俺这辈子不值,两个娃儿没拉扯大一个……照顾好你娘和你弟弟!”何三杰哭着,像捣蒜似地不停点头,“爹,放心,放心!”2010年,他以21岁“高龄”被华农录取。详细》

   农大毕业生自主创业将绿色“种进”寻常百姓家

  略显凌乱的头发、沾满泥土的裤脚,在吉林农业大学的创业园里,记者见到了常乐家庭园艺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徐克楠。别看他外表不修边幅,可他经营的这家公司去年的营业额却已达到60多万元。

  徐克楠出生在河南省漯河市,父母都来自于农村,白手起家经商多年,在父母的熏陶下,徐克楠骨子里与生俱来带着一股闯劲和韧劲。“如果家人都是上班族的话,孩子一般也不会往创业上想。创业最重要的还是要转变观念,打开思路。”徐克楠说。

  2012年,徐克楠从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专业毕业,谈起创业的初衷,他提到了大三时的一堂课。“在一次专业课上,老师讲到了日本家庭园艺的现状,日本家庭的空间比较小,但他们很会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园艺规划。”徐克楠说,“我之前做过长春农博会的志愿者,发现很多无土栽培的设备都可以引入家庭,我就动起了家庭迷你园艺的心思。”详细》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