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县二站镇“三招”拨响农民致富算盘

31.12.2015  10:34

  本网讯(赵敏黾)  今年,玉米价格回冷,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来年种点啥?大多数农民都很迷茫。   
  当下,如何让“受挫”的农民兄弟打起精神,扎紧增收致富口袋,成了肇源县二站镇镇村干部的心中大事。   
  “拨不拨动算盘是态度,能不能拨响是能力。”镇党委书记张金峰,在年末召开的镇村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那么,二站镇农民“致富算盘”如何拨响?咱往下看。   
  “算盘一”:做好结构调整文章 
  裸地蔬菜,在二站镇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硕果,那是金灿灿的。该镇先后“”出了利民、裕民村主打两瓜,曙光、土城子村主打西红柿、茄子,小湾子村主打金塔椒等一批特色专业村。   
  “结构调整,不能抱着一条道走到黑,必须多点开花。”镇长石邦峰说。   
  为此,该镇不断开辟结构调整新战场。为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镇里隔三差五就“嗷唠”一嗓子,组织召开有镇村干部、种田能手、养殖大户、普通农民参加的“碰头会”。会上,大家相互介绍经验、传授心得。   
  有了这些“风向标”的引领,该镇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嗖嗖地。   
  虽说粮价出现波动,可二站镇莲花泡村吕成双一家,却一点也不着急。   
  原来他家种的是芽豆,又名小黄豆。不但亩产高于普通黄豆200多斤,价格也高于普通黄豆1元钱左右。去年,他种植芽豆纯收入80多万元。   
  看到吕成双种植芽豆走上了致富路,村民纷纷效仿。   
  在吕成双的影响和带动下,目前,全村60%以上的农民跟着种,外包土地种植芽豆达1.7万亩。   
  为了让结构调整更具多元化,该镇不仅仅把眼睛盯在裸地蔬菜、芽豆上,还根据各村实际,引导种植。今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16万亩,其中,瓜果、蔬菜经济作物面积超过两万亩。   
  “算盘二”:绘好畜牧养殖图 
  农民增收致富,离不开种植、养殖,如何绘制好种养图画,可谓是大事。   
  畜牧养殖,在二站镇并不是强项,但该镇也不马虎。“只有畜牧养殖业实现由配角到主角的转变,副业才能变成富业。”张金峰说。   
  过去,二站镇的畜牧业发展较为缓慢,农民们搞养殖大多抱着“养鸡挣零钱、养猪为过年”的想法。   
  近年来,该镇把选树专业村、培养典型户和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打造畜牧强镇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主辅换位、畜牧强镇”进程,促进了本镇畜牧产业的提档升级。同时,大力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从而使全镇养殖业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这几年,曙光村柴凤奎搞蛋鸡养殖,日子越来越红火。一年七八万元的养殖收入,让这个4口之家,生活一天比一天滋润。   
  其实,在二站镇,还有比柴凤奎干得更大扯的。土城子村徐立安就是一例,他凭借养殖生猪,每年都对付20多万元。   
  养殖规模上去了,种类增多了,可如何保证质量,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二站镇在这方面可没少“琢磨”。   
  他们一方面采取引进良种和自繁良种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养殖户调整养殖品种,改善品种质量。另一方面不断强化畜牧防疫体系建设,严格落实防疫责任制和有效措施,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规避养殖风险。   
  先进的养殖技术、完善的防疫体系、合理的扶持政策带来的是养殖业的蓬勃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大动作”,目前,全镇大牲畜总量已达5942头、生猪3.7万头、羊2.59万只、家禽总量46万只。   
  “算盘三”:念好粮食加工经 
  二站镇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今年粮食总产突破3.4亿斤大关,其中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83%以上,总产分别实现2.7亿斤和7700万斤。   
  粮食堆积如山,如何寻找“巧妇”?“咱不能守着金山要饭吃,要引进企业,引进好企业、大企业。”石邦峰的话一语中的。   
  随后,庆源、和鑫、娄家寨等大型米业在二站镇落地生根。   
  走进坐落在曙光村的大庆庆源米业加工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另一边,一袋袋印有“庆源”字样的大米正被装车,准备发往云南。   
  据企业业务经理孔德库介绍,企业日加工总量达200吨,产品全部销往广州、上海、四川等地。   
  “自从大型米业入驻,我们这些农民再也不为卖粮发愁了。坐在家里就有人上门收购,而且收购价格与市场价相同。”提到镇里引进的米业加工大项目,村民老赵高兴得合不拢嘴。   
  来到二站镇曙光村娄家寨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合作社正和农民签订谷子种植订单。   
  放下手中的笔,农户杨德玉很兴奋:“我去年和合作社签了5亩谷子订单,每亩比种玉米多收入600元。”   
  据了解,娄家寨种植合作社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施基地建设、良种、技术指导、品牌、市场“五统一”服务,让入社农民获得最大收益。   
  在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该镇进行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实践。据粗略统计,2015年,这“三招”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同比增加19.8%。实实在在的效果,坚定了人们继续下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