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推行参与式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28.06.2015  12:06

  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的双柏县普龙小流域生机勃发,昔日种苞谷、辣子、黄豆的坡耕地、乱石滩上,连片葡萄园的枝蔓生长着,染绿了整个河谷。普龙小流域只是云南省推行参与式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请民参与”,建群众满意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一个缩影。

  大麦地镇普龙村委会立新村、么布路村、田房村的张莲英、方长明、普阳顺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家参与普龙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舒心事:“工程建不建、怎么建?地改成什么样、机耕路修多宽、建水池还是搞水窖……农民全程参与。改出来的地租给企业种葡萄,每年每亩租金1000元,我们又到葡萄园打工,一天的工钱60元,年收入上万元;自家耪的话,‘三跑地’变‘三保地’后,无论种辣子,还是栽水稻,产量都比从前翻一番……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探索推行尊重农户治理意愿,请农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全过程的参与式治理模式,将治理区农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调动了农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4年间,全云南省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累计投资7.38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9平方公里,一批昔日山光、地瘦、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重现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的景象。

  山大谷深,全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5%,需要加快治理步伐。如何将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成既改善生态,又让农民有获得感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云南省把创新思路的着力点放在将“为民做主”转变为“请民参与”上,积极探索群众参与式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参与式治理将过去事事“为民做主”的做法,变为事事有群众参与,工程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近年来,云南省实施的150多项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全部推行了治理工程上不上,先以户长通知书的形式征求治理区农民群众的意见,治理工程要干什么事,干到什么程度由农民首先提出意愿,之后再由设计部门根据群众需求做出规划,经专家审查报上级部门批准后,回到项目区公示,群众满意了,工程才能实施。项目实施中,工程招标、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由群众选出的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和监督;工程完工后的工程验收、运行管护由农民说了算。农民群众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批评权的落实,让云南省水土流失治理获得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