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未:“互联网+”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9.12.2015  09:11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开始实施一系列具有实效性和前瞻性的计划和工程。近年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战线的主要任务。而啃下这块硬骨头,既需要革命性的教育信息化手段,又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根本上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和充分的共享。这是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而“互联网+”的出现恰恰为此提供了新的契机。

   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由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组成。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累积知识的概括和结晶,是使学生具备成为现代社会建设者和新社会创造者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是打开信息社会之门的钥匙。而研究生教育则建立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之上,所教授内容主要是二十世纪以来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沿成果和知识。如果一个大学生本科没有学好,即通常所说的“基础”没有打好,那么在研究生阶段就很难学懂、学精,毕业以后也更难“用好”。因此,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而本科教育质量又主要取决于核心基础课与科技实践课程的学习。因为本科教育所授知识的核心内容和治学方法都包含在本科必修的公共核心基础课(简称核心基础课)和科学实验课程之中。

   核心基础课教育是关键

  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教授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的知识,后者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知识。两者在内容、方法和观念上有本质不同。

  大学和中学在知识的内容和方法论上的不同,都反映在大学本科的核心基础课之中。所以,要提高本科的质量,就必须要求教授本科核心基础的教师对所教课程的内容有准确而深透的理解,在科研方面有出色的建树,在实践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就。

  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是:我国大学整体上名师教育资源不足,即便是现有名校的名师教育资源也未得到充分发挥。

  粗略地说,目前我国只有39所“985工程”大学基本达到了这个要求,另有82所“211工程”(不含“985工程”)大学基本接近这个要求。也就是说,名师优质资源被少数一流或名牌高校所拥有,但不能被所有高校所共享。而剩余的900多所大学和1200多所专科院校基本上没有达到名师主讲核心基础课这一要求。

  目前,尽管已有大量应届硕、博士研究生进入了这些学校的教师队伍,但是普遍存在着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不足、教学与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他们距名师尚有很大距离。一般而言,培养一位名师需要20年时间。以名师为代表的优质教学资源稀缺,就成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桎梏。

  综上所述,突破传统教育体制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和充分共享,是当前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带来新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突破名师资源不足,又快又好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带来了新的机遇。2011年,斯坦福大学吴恩达宣布:将在因特网上免费教授该校“机器学习”课程。整个授课过程,包括从课堂教学、答疑、习题课、审批作业、讨论互动课、小测验、期中测验到期末考试等,都在因特网上进行。使用斯坦福大学讲义,考试成绩合格者由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颁发成绩证书。结果注册人数超过10万,有约1万人在网上参与并完成全过程,甚至拿到了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学系的成绩证书。由此开名师教育资源为全世界所共享之先河,并诞生了一种“互联网+”教育模式,称为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简称慕课。

  自此,慕课以课件公司的形式迅速崛起。例如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发起,杜克大学、伯克利大学等33所院校合作的Cousera公司,包含1462门课程,1464万名学生注册;由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支持,与加州大学等28所高校合作的非营利组织EdX,包含641门课程,400万名学生注册;由斯坦福大学独家经营的Udacity,包含87门课程,100万名学生注册。

  我国从2013年开始建设慕课平台,最具代表性的有: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联合17所高校提供162门课程,有172万名在线学生;国防科大的“梦课学习平台”提供63门课程,25万名解放军官兵在线学习;以教育部的“爱课程”,有30所合作院校,提供130门课程,有100万名在线学生学习。

  上述慕课代表性平台使名师教育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它使全世界的适龄青年,都可通过因特网获得最优秀名师最好的教育。

   一个慕课教学方案

  以下就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含软件工程和信息安全等3个学科,以下简称计算机学科)为例,提出一个使用慕课课件的实施方案。

  (1)基本目标:又快又好地全面提高我国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质量,为研究生教育及信息社会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

  (2)基本状况:我国开设计算机专业的高校共有946所;一级博士点60个,一级硕士点224个,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人数本科生67万人,硕士7.2万人,博士1.7万人。

  (3)基本原则:利用本科生课余时间,采取自愿原则,在不干扰、不影响各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向全国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推荐由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确定的9门核心基础课的慕课课件作为免费学习课件。

  (4)课件制作:教指委推荐9门核心基础课程,它们是:C程序设计、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互联网及大数据。课件的制作,采用众包的形式,凡得到不少于2/3的委员及教指委特聘专家投票通过,经教育部批准,即可成为指定教学参考课件。

  (5)课件要求:课件制作需达到Coursera和EdX的课件标准(即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课件标准),要提供慕课课件全过程的音视频录像、讲课教师的全部PPT(演示文稿)和课堂板书音视频,也要提供在线和离线习题课、答疑、小测验、期中考试及课程结业考试题。课件不得侵犯各已有课件公司的知识产权,规定语言是中文,也可接受英文,但应准确、易懂。

  (6)质量控制:为控制学习质量,改革研究生入学资格审查制度。由教育部设立研究生资格考试管理中心,组织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试题内容以上述9门课程的指定课件内容为标准,其作用类似于美国本科生资格认证的TOEFL(托福)以及研究生资格认证的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每年可举行多次,每位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都可注册并参加研究生资格考试,由国家考试中心颁发成绩证书。只要上述九门成绩均达到研究生入学标准,即可申请攻读硕士或博士。通过这一措施,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学生接受的本科教育质量将提高到不低于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

  (7)工作重心:聚焦在学习成绩居前20%的优秀本科生身上(约14万人左右,每年毕业生约3.5万人)。这些优秀学生的特点是学习自觉性强,有更多的自学和研究问题的时间。他们是我国高校研究生的主要生源,也是9门高质量核心基础课的慕课受益者。这批学生质量的提高,代表着我国计算机本科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每一名优秀本科生再与2—3名其他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在自主学习慕课的同时,加入一个开源社区,使用开源代码并通过“众包”(Crowdsoucing)的形式参与APP或智能化软件开发等科学实践和创新活动,优秀本科生作为组长,其他2—3人分别负责设计、研发和测试等,这将带动总数80%的本科生品质和能力的提高。

  (8)国际课件: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率先开发出高质量的在线开放课件,开创了优质教育资源为全人类共享的高等教育新时代。我们应无保留地支持和鼓励中国学生以个人行为学习和使用这些课件,并要求他们遵守知识产权法和各个课件公司或大学的相关规定。

  上述措施的实行将打破多年来只有极少数进入名牌大学的学生才能获得高质量本科教育的状况,使全国本科学生可利用的高质量教育资源日趋一致,使研究生入学考试操作简单易行,使质量考核更加真实可靠。此外社会化的入学资格考试,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度。(李未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5年12月28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