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入村农民改变由“内”而外

25.09.2015  11:23

图为农民在强农信息通平台上查询信息。本报记者李天池摄

  在哈市周边农村,“互联网+”不再是陌生的概念。采访中,记者发现电商正用“外力”改变农民的销售和购买习惯,而较早进入互联网中的个体农民,正由“”而外的不断寻求突破。 

  电商“外力”:改变农民购销模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哈市一些电子商务平台,正在用“互联网思维改变农民行为”,黑龙江惠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采访中,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左晓东说:“让农民在‘网购’中得到实惠,更要让他们体会到线上销售也能赚钱。”看似简单的“”和“”,却蕴含着对传统的颠覆。 

  先说“”。该公司在哈市农委的帮助下,利用农业部在全国十省市试点建设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作的契机,目前,在全市9区9县的部分村屯里安装了600余台强农信息通的终端机,哈市农委市场信息处的相关负责人说:“机器都被安装在了村里人流量较多的大型超市和仓买之中,这些地方变成了‘益农信息社’,成了农民的村级电子商务站。” 

  在今年5月初,强农信息通平台与苏宁易购联手,把哈市双城、方正、通河等7个区(县)的村屯作为试点,农民可通过该平台进行“网购”。左晓东说:“截至目前,农民‘网购’的金额为800多万元。其中农药、化肥等农资购买率占50%。而吸引农民的除了质量能得到保证外,价格也比实体店便宜很多。” 

  农民网购,好买不好送。他说:“我们不但有自己的直达物流车,还整合第三方物流公司,目的就是把货物直接送到农民手里。运费完全由公司付款,目前,花在物流上的补贴在30万元左右。” 

  此外,该公司还开通了掌上商城,在600余个益农信息社不定期搞活动。农民注册会员后,线上下单,线下付款,只有线上才能购买特价商品,而特价商品的差额由该公司补充给商家;相同区域的益农信息社根据注册会员数与线上销售额,按季度进行排名并给予一定奖励。通过这些促销手段,农民以往的购买方式正逐渐改变。左晓东说:“得到实惠才会信任,让农民认识和信任我们;下一步他们才会主动上门,让我们帮助他们销售农产品,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农产品大市场占尽先机。” 

  再说“”。左晓东说:“以往农民不信在网上卖还能赚钱,我们在培训时不断拿出实例,通过实例告诉农民,谁改变观念谁就能赚到钱!”目前,全市有包括种植、养殖、瓜果等在内的147家合作社与他们合作,通过天猫、苏宁易购等进行线上销售。五常市本真源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种植水稻,不但保量更保质,但苦于销路问题,是我们主动找到惠农公司进行合作的,以前一年往多了说能卖300万元,现在能卖到400万元。 

  农民“内修”:改变自身才能走的更远 

  2013年销售12万斤左右、2014年销售50万斤、2015年销售量可达60万斤……这是五常市杜家镇七一村车家屯村民陈洪刚近三年来在淘宝网销售大米的一组数字。这组数字既在他的想象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他告诉记者:“当时看到有人在淘宝网上销售大米而且销量也非常不错,所以就想尝试一下。销量好并不惊讶,但是能这样快速递增,还是让我感到惊喜。” 

  他骄傲地说:“只要在淘宝网输入‘五常大米’,在第一页就能看到我的店。”能在淘宝上名列前茅,靠什么?他告诉记者,我就是一个普通农民,肯定拿不出太多钱在好的页面打广告或者做大幅度优惠活动,我只能靠销量、好评等‘硬实力’拉高综合分数,用这样的‘笨方法’往前挤。” 

  带着自己的农产品闯进“互联网+”,一些改变也由此发生。 

  “刚开始时没有想过要进行规模经营,但现在发现应该马上扩大规模。”陈洪刚说:“我自己只有100多亩地,用来种植鸭稻米,年产10万斤左右,产量已不能满足销量。所以我打算开办自己的合作社,将土地流转后连片种植。这样既满足了产量,又能够保持质量。” 

  做口碑、做质量的同时,他还更关注营销。“这两年很多农民都纷纷上网‘卖米’,可以说成爆炸式增长,一个月卖四五万斤大米都不算销量高的。但能在这样‘战火纷飞’中坚持下来,除了产品质量外,更要有‘手段’吸引客户,留住回头客。”他深有感触的说。从最基本的无条件退换货、到捆绑赠品、再到不断增加农村特有笨鸡蛋、笨鸭蛋等土特产品……他的店已经成为有“四个皇冠”的淘宝店,并且有1.7万的粉丝量。 

  陈洪刚只是哈市众多进入“互联网+”冲浪的农民之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网上销售不仅“倒逼”农民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更激发农民的营销意识,让农民主动想办法去“卖货”;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助推农民走上“现代农业规模种植”的道路。 

  “升温”中还要有“”思考 

  哈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互联网+”进入哈尔滨农村的前景非常不错,首先在生产管理上,棚室内温度、水分、肥料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不但可以实现智能集约,更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其次,可以实现农产品可追溯,让购买者全程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在促进农业生产生活的同时,也能有效对接农产品供求市场,解决传统农业中因信息不畅而导致滞销等问题。由此可见,互联网正不断推动哈市农业向现代化迈进,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和本地农业品牌涉足互联网。 

  采访中,哈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记者说,在“互联网+”入村正“”时,还应有“”思考。政府部门应完善顶层设计,避免重复建设。目前,哈市涉及“互联网+农业”的部门很多,为了避免重复建设、乱上项目,应当在整体规划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做好分工与合作。 

  该专家建议,目前哈市仍有部分村屯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根本没有网线进村,还有一部分仍在用电话拨号上网,这就给农民进入互联网时代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应加强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有“”可上。此外,政府应有针对性地扶植哈市各区县(市)的农业高科技园区,让这些地方能够成为样板,吸引更多电商和农民加入。